时间:2018-01-24 14:56
茶叶末釉瓷器
茶叶末釉产生于雍正时期,早在唐代耀州窑及辽金的磁州窑也有类似的釉色。但是,到雍正时,唐英把它和景德镇瓷器的白瓷胎结合到一起,发明了这种釉色。当初唐英定的名称叫厂官釉。
茶叶末釉瓷器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1300℃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
茶叶末是《陶雅》一书中记录古玩商人的叫法。好的茶叶末釉很值钱,主要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干隆时期的产品为多,并以干隆时的烧制为成功。茶叶末釉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 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烧造。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于鱼皮色,称“鳝鱼黄”。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
由于为茶叶末釉瓷中之佳作,在传世品中又非常罕见,以如此价格成交当实至名归。此外,乾隆时期官窑大器的标准之作“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鹿头尊一对”以1035万元成交;另一件单色釉佳构“清乾隆仿汝釉弦纹瓶”以943万元成交。
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
由于釉吐灰绿,俨如茶叶之色而故名。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古朴清丽,耐人寻味。古人赞誉说:“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嫩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最美目。”质地细腻、造型新颖、工艺精湛、釉色鲜艳。
致力打造一个更专业、更优秀、更优质的平台
拍卖出手(藏品成交价位高、时间周期略长)
私下展销活动出手(价格灵活、时间周期不定)
温馨提示:本公司不提供收购、上门服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长按扫码添加本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