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传承明代宣德炉。
古董古玩收藏交易平台 5月3日
三足双龙宣德炉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精品的铜炉,明朝宣德皇帝曾亲自督促,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
苏富比近期有幸征集到一款三足双龙宣德炉,包浆醇厚,整器形制大气,古雅浑厚,铜质精纯,入手沉甸,腊茶之色,包浆醇厚古朴,精光内含,色泽蕴藏于内,映出黯淡奇光。盖钮雄狮端坐,抬头嗷叫,颇有威严。炉身绘有鹿和梅花等纹饰,置对称双龙耳,底为兽面三足,底部带落款:大明宣德年制,款识清晰。整器铸造深竣,精良的铜质、古拙的皮壳、古雅大气的纹饰装饰,均使得此物古意盎然,充满浑穆之感。炉年久沧桑,保存完整,实为清仿宣德炉的巅峰作品!
此款三足双龙宣德炉炉质特别细腻,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能够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
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宣德炉拍卖纪录:
铜象耳宣德炉-----------------估价:RMB5,340,000---估价日期:2016-01-26
清乾隆铜象耳大宣德炉---------估价:RMB2,420,000---估价日期:2016-03-13
清乾隆铜象耳大宣德炉---------估价:RMB3,870,000---估价日期:2016-01-13
铜象耳宣德炉-----------------成交价:RMB1,650,000---成交日期:2016-03-02
鬲式三足宣德炉带座-----------成交价:RMB2,920,000---成交日期:2016-01-22
清海棠形宣德炉---------------成交价:RMB3,620,000---成交日期:2017-01-10
清·狮耳宣德炉---------------成交价:RMB2,590,000---成交日期:2016-02-18
清乾隆铜象耳大宣德炉---------成交价:RMB5,620,000---成交日期:2016-03-17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成色特质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为制作精品的铜炉,明朝宣德皇帝曾亲自督促,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此件宣德炉以黄铜制成,底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带底座。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作为书房陈设颇为雅致。焚香其内,数百年历史的厚重感随香外溢。它通体光素,尽显铜炉精纯美质,铜质精良,入手沉甸。此“宣德炉”来源于纽约佳士得2012年9月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拍卖会,流失海外多年,如今漂洋过海重归祖国怀抱,且品相完好,相当珍贵。
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能够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珠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
铸造历史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收藏注意
不少收藏者认为宣德炉中含金。有些人认为有些铜炉表面的“雪花金”斑点就是铜质中含金的体现。有些人认为宣德炉若比重超过铜,就一定有金的成分。“雪花金”是一种色斑,不是铜质中含金,因为就算铜中加入金,炼出的成品也不可能呈金和铜分离的状态。有些宣德炉比重是比铜大,但这并不足以说明炉中含金,有多种金属的比重都大于铜,这些炉的铸造中有可能是加入了其他比重大的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