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去哪里快速拍卖,本公司多年以来长期大量征集精品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如果您手上有类似藏品需要出手、鉴定欢迎来电咨询(联系方式在上方)
赏瓶的器形在各代生长中均有一定规制,造型和纹饰概略相同,只在颈、腹的细部和青花发色等方面略有差异。雍正朝赏瓶泛起后,纹饰画法就形成了统一的“官样”。乾隆赏瓶的腹部相对较圆,上腹部的凸弦纹并不突出;颈下部的蕉叶纹画法自然,缠枝花卉繁而不乱,极为细腻;青花发色也略微发紫,有许多仿永宣时期的铁锈斑状和黑点,但和明初所用的苏麻离青(外洋入口的一种青花料)发色差距较大,具有清代青花料的特征。到嘉庆时期基本上承袭乾隆的形制和画法,只是构图略显繁缛。
赏瓶创烧于雍正朝,在泛起之初被称为“玉堂春瓶”,因其多以青花绘缠枝莲纹,意寓“清廉”,故常被帝王用作犒赏用瓷,以期臣下为官清廉,故又名“赏瓶”。赏瓶自雍正朝创烧伊始,即成为清代御窑瓷器之经典品种,一直延续烧造至宣统朝,其间从未中止。本瓶撇口长颈,鼓腹浑圆,际微外撇,整器造型丰腴优雅。瓶胎釉白皙滋润,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其中口沿及颈部分饰海水波涛、如意云头、蕉叶、缠枝莲花及回纹共六条纹饰带,胫部及际则遮掩仰莲及卷草纹,腹部主体满绘双层缠枝莲花,其花朵鲜活丰满,姿态各异,枝叶恣情生长,兴旺繁密。整器青花发色鲜艳明快,浓淡相宜,纹饰繁缛细密,条理明确,画工点染细腻,笔力高明。瓶底心青花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字体正经隽秀。
近几年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同类藏品拍卖成交记录:
藏品名称:乾隆青花山水人物双耳瓶
估价740.00到740.00万---成交价:HKD1035.00万---成交日期:2015年6月21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纹尊
估价200.00到300.00万---成交价:RMB862.50万---成交日期:2011年5月23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折枝花卉六方大瓶
估价400.00到600.00万---成交价:RMB1610.00万---成交日期:2011年6月5日
藏品名称:清青花牡丹纹梅瓶
估价1100.00到1100.00万---成交价:HKD1265.00万---成交日期:2014年11月30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西番莲纹贯耳扁瓶
估价500.00到800.00万---成交价:RMB828.80万---成交日期:2010年6月4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双龙纹大天球瓶
估价:咨询价 ---成交价:HKD774.50万---成交日期:2001年10月29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云龙戏珠纹螭龙耳扁壶
估价1500.00到2000.00万---成交价:HKD2232.00万---成交日期:2018年4月3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龙凤争珠图双龙耳扁壶
估价1400.00到1800.00万---成交价:HKD3428.00万---成交日期:2005年10月23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图六方瓶
估价700.00到900.00万---成交价:HKD1746.00万---成交日期:2011年10月5日
藏品名称:乾隆青花山水人物双耳瓶
估价740.00到740.00万---成交价:HKD1035.00万---成交日期:2015年6月21日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权威拍卖交易
在刚刚竣事的西安和香港的多场拍卖会中,黎雄才作品数目比以往大幅增添,成友好况也很是突出。如西安永乐春拍中,黎雄才《云山松瀑》以143.36万元成交,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其《黄山莲花峰》也拍出181.28万元高价。
岭南今世画家在拍卖会中体现也尤为突出,尚涛、周彦生、许钦松、方楚雄的成友好况均佳,如方楚雄册《人世因缘图》在拍卖会中拍出72.8万元高价,《草泽雄风》以35.84万元成交;而周彦生作品在两场有四件作品成交价高于60万元,其中的《东风浅笑》更拍出72.8万元高价。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好坏分辨,在西安嘉德拍卖会中,拍前就备受关注的黄公望的《溪山图》以985.6万元成交,王原祁《山水》拍出761.6万元高价;林风眠的《白蛇传》以448万元成交,赖少其的《山水》以145.6万元成交。西安国艺汇大拍中,一件清道光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以85万元的价格落槌,一件清乾隆的角雕携琴探友图杯在经由数轮竟拍后,终以90万元的价格落槌。
哪里可以委托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拍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天青色的烟雨诗意中,青花瓷如温婉的东方尤物,她融合五行,凝固时间,将尘封往事,历史风尘,化成了一朵超脱俗世的青花,立于时光的河流中。一朵青花,在时光中不老,它跨越时间的河流,跨越王国的疆界,在天下规模内被珍藏、追捧,成为中华文化的使者,但青花在中原真正成熟的时期以及它的由来,却并不被人普遍熟知。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拍卖,赏瓶的器形在各代生长中均有一定规制,造型和纹饰概略相同,只在颈、腹的细部和青花发色等方面略有差异。雍正朝赏瓶泛起后,纹饰画法就形成了统一的“官样”。乾隆赏瓶的腹部相对较圆,上腹部的凸弦纹并不突出;颈下部的蕉叶纹画法自然,缠枝花卉繁而不乱,极为细腻;青花发色也略微发紫,有许多仿永宣时期的铁锈斑状和黑点,但和明初所用的苏麻离青(外洋入口的一种青花料)发色差距较大,具有清代青花料的特征。到嘉庆时期基本上承袭乾隆的形制和画法,只是构图略显繁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