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石狮市外销瓷评估中心 一件三十

时间:2018-02-11 15:48

  广彩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广彩的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广彩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用在白瓷胎上,成为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1784年,“皇后号”驶入广州,标志着中美贸易正式开始。大量的广彩瓷器通过商船运往欧美等国。乾隆以前的广彩,其整体水平是极高的,在当时的欧洲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精广彩。这一时期,精广彩施用大量的珐琅彩料,使之从感官上更有欧洲油画的效果,立体感,且绘工极其精致,既立足于绘画手法,又加入了欧洲油画的技法,使人观后赏心悦目(见图①、②)。乾隆时期及之前的广彩在欧洲的价格不亚于官窑,特别是精广彩纹章瓷,一般都要几十万元币。普通图案而画得较精致的亦要十几二十万元币。 

  嘉庆、道光时期广彩处于装饰风格变型期,其构图一改乾隆时期密不透风装饰风格,疏朗有致,绿彩开始占有更多的画面,岭南佳果亦开始被使用,乾隆时期经常使用的法被抛弃,完全使用纯彩绘技法,这是嘉庆、道光时期广彩的装饰风格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彩绘尚算精美,因而其价值亦不菲。 

  道光以后,广彩的绘画变成一种固定程式,大量广彩重复使用相同图案,用金织图案手法几乎绝迹,全部代之以在图案空隙处填金,以金碧辉煌的效果。这时期的广彩主要以实用器生产为主,纹章瓷等装饰、纪念性的瓷器生产较少。故其市场价格不能同道光以前的广彩相提并论。 广彩因为外销的需要而产生,国内使用者较少,故国内留存的广彩实物极少。而这留存的极少部分也以清朝晚期作品为多,精广彩难得一见,故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广彩的纹饰及颜料都是粗糙不堪的,没有什么收藏研究价值。广东以外的绝大多数文物爱好者甚至称“广彩”为“粉彩”。 近十多年来,散落外国的文物大量回流,部分精广彩随着这股回流潮回到,使国人了解广彩、认识广彩有了更多直接的实物资料,收藏者们对广彩的偏见亦开始得以修正。尽管这样,广彩在彩瓷中,仍被相当一部分人视为不上档次的一个品种,其价格长期被低估,其收藏被忽视。 改革开放以来,古陶瓷的价格平均上涨了80倍,有的甚至达至几百倍,而广彩的价格上涨幅度有限,根本无法同景德镇瓷器相提并论。但是,随着广彩回流数量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很多精广彩回流,人们对广彩的认识将改变,而随着对广彩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彩必将受到收藏家的,其价格将不断走高,缩小与景德镇彩瓷的差距。所以,现在收藏广彩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