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全市版图面积950平方公里,总人口73.6万人,其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坡度为1/7000,海拔29-38米。地貌有6种类型:河滩高地约54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5%;沙质河槽地112.5平方公里,占11.8%;决口扇形地17平方公里,占1.8%;缓平坡地165.5平方公里,占17.3%;河间浅平洼地49平方公里,占5.1%;背状槽状洼地72平方公里,占7.5%。
境内有三条河流:卫运河自西南向东北,沿西部边境而过,境内长44.184公里,流域面积247.7平方公里;古运河由东南向西北,从中部穿过,至城区汇入卫运河,境内长34.5公里;马颊河自西南向东北,沿东部边境而去,境内长13.331公里,流域面积702.4平方公里。另有尚潘渠、友谊渠、胡姚河、裕民渠、戴颜渠、庞丁渠、德王河等17条干渠,全长267公里,形成纵横交错的排灌网络。
中城市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23万人,现辖11镇1乡4个街道办事处。即:唐园镇、烟店镇、潘庄镇、八岔路镇、刘垓子镇、魏湾镇、康庄镇、老赵庄镇、松林镇、尚店镇、金郝庄镇、戴湾乡、大辛庄街道办事处、新华路街道办事处、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共辖600个行政村。
境内土壤为黄河冲击沉积而成,属黄河平原的一部分。据资料记载,境内土壤形成约有7000--8000年历史。在地形、时间和生物等因素等综合作用下,经过人们长期的生产活动,具备一定的肥力基础后,由母质转变成为土壤。由于黄河冲击沉积,逐渐形成砂质、砂壤质、壤质及粘质地。土壤分潮土、盐土、风沙土3个土类,4个亚类、5个土属、45个土种。
褐土化潮土57.3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9.8%,主要分布在唐园镇、潘庄镇、大辛庄镇、刘垓子镇、金郝庄乡、松林镇、老赵庄镇。
潮土35.9227万亩,占总面积的31.2%。主要分布在潘庄镇、烟店镇、刘垓子镇。
盐化潮土18.145万亩,占总面积的15.8%。主要分布在康庄镇、魏湾镇、戴湾乡,以及刘垓子镇的东部,老赵庄镇的南部。
风沙土3.5002万亩,占总面积的3%,主要分布在松林镇、金郝庄乡、唐园乡。
自潮盐土0.2589万亩,占总面积的0.3%,主要分布在魏湾镇东部
水资源主要有天然降雨、河水、地下水等。年平均降水量550多毫米,2001年引黄河水1.26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1.1亿立方米。境内天然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为13091万立方米,不给的浅层地下水量10220万立方米,总量为13091万立方米。可利用量包括降雨径流拦蓄可利用及浅层地下水源可利用量,总量为9932万立方米。
境内可利用总量包括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客水资源可利用量。每年可供水量为25374万立方米。
境内排水河道,属海河流域的卫运河及马颊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26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条,30-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8条,10-3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2条,10平方公里以下的田间排水沟有341条,总计长度约838.8平方公里。其中主要过境河流尤为运河和马颊河。
水资源主要有天然降雨、河水、地下水等。年平均降水量550多毫米,2001年引黄河水1.26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1.1亿立方米。境内天然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为13091万立方米,不给的浅层地下水量10220万立方米,总量为13091万立方米。可利用量包括降雨径流拦蓄可利用及浅层地下水源可利用量,总量为9932万立方米。
境内可利用总量包括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客水资源可利用量。每年可供水量为25374万立方米。
境内排水河道,属海河流域的卫运河及马颊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26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条,30-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8条,10-3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2条,10平方公里以下的田间排水沟有341条,总计长度约838.8平方公里。其中主要过境河流尤为运河和马颊河。
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历史上曾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临清市现形成了造纸及纸制品、铜加工、棉纺织、轴承、汽车及工程机械、特钢及钢铁加工、农机制造、食品及医药等八大特色产业和一批名牌拳头产品。
截至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67家,同比增加6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0.97亿元、利税48.97亿元、利润2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26.1%和25.6%。工业投入完成80.1亿元,增长31%。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40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8家,同比分别增加7家和1家。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已跨入全国同行业经济效益前十强,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最大铜管材加工企业,三和纺织集团进入全国色织布行业前三强,蜡印布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民营经济已经支撑起临清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形成了以轴承加工、棉纺织、农机制造三大产业为主,电机、木材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轴承加工业成为"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效果明显。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个,聊城市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4个,省著名商标9个,省名牌产品15个,国家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国家级火炬产业基地2个。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轴承之乡"、"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山东省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中国棉纺织蜡染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