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泗洪县隶属于江苏省宿迁市。1949年4月29日,以泗南县、泗宿县的大部分区域及洪泽湖管理局、泗阳县龙集、界集区等地合并正式建立泗洪县。
泗洪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中游,东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西接安徽省泗县、五河县、明光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3°08′―33°44′,东经117°56′―118°46′,县境南北最大纵距67.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8.5公里,县域面积2731平方公里。泗洪属东亚季风区,又属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
泗洪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石英砂、金刚石、铁锰结核矿、褐铁矿、澎润土、天然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1996年,泗洪县辖8个镇、19个乡:青阳镇、半城镇、界集镇、临淮镇、金锁镇、归仁镇、上塘镇、双沟镇、芦沟乡、曹庙乡、大楼乡、车门乡、陈圩乡、峰山乡、成河乡、魏营乡、西陈集乡、天岗湖乡、孙园乡、四河乡、石集乡、太平乡、朱湖乡、重岗乡、梅花乡、龙集乡、城头乡。
2000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芦沟乡、成河乡。区划调整后,泗洪县辖15个镇、11个乡。
2004年3月,将泗洪县的陈集镇划归宿迁市宿城区管辖。
2005年8月7日,泗洪县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场)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洪政办发50号):将大楼乡、重岗乡与青阳镇合并设立青阳镇。
2016年末,泗洪县辖14个镇,9个乡;166个居委会,160个村;2场圃;2个社区管理办;3655个村居民小组:青阳镇、双沟镇、上塘镇、魏营镇、临淮镇、半城镇、孙园镇、梅花镇、归仁镇、金锁镇、朱湖镇、界集镇、太平镇、龙集镇、四河乡、峰山乡、天岗湖乡、车门乡、瑶沟乡、石集乡、城头乡、陈圩乡、曹庙乡
泗洪是一块古老土地,承载着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存,境内已出土古生物化石70多种,被海内外考古学家誉为“古猿化石宝库”。
1954年在双沟镇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被中科院命名为“下草湾人”。楚霸王项羽的“楚壶窑”、三国鲁肃故里的“子敬泉”、吕布辕门的“射戟台”、隋炀帝的“通济渠”等历史遗迹及与其相关的美丽传说,为这片大地增添了缤纷的色彩。
泗洪是一块红土地。抗战时期为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淮北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均驻于此,刘少奇、陈毅、张爱萍、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亲临指挥战斗,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英名镌刻在这块热土上,震惊中外的血战朱家岗之役,先烈们血染洪泽湖的壮举,给这片土地留下了辉煌夺目的一页。
泗洪历史上名贤辈出,灿若繁星。上古唐虞时代,泗洪即有五帝之一少昊帝。2000年前,徐偃王建都于县境城头附近。三国名将鲁肃、宋代徽州知府李植均为古泗州临淮人。历任明代三部尚书(礼部、工部、刑部)的大学者金纯和明代御史萧玉成的祖籍同出一村,卒后又都葬归故里――龙集镇应山集。明末清初,泗州人戚杰及子伸、孙王甲皆工诗词,并著有《啸门诗集》25卷。清代名将许联镖是界集姬楼村人,曾统领清朝水师在登州海域擒洋匪800余名,缴获敌舰数艘。近代和当代有“淮北刘胡兰”――喻尊霞、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场地施工指挥陈觉、原国家建材工业部部长宋养初、安徽省原副省长陈荫南、原副省长田维谦和空军中将吴光宇、经济学家宋养琰、新华社驻外首席记者、摄影名家许必华、著名导演王永宏、以电视剧《戏说乾隆》享誉海内外的剧作家宋项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