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盐都区隶属盐城市,位于江苏中部偏东,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腹部,新洋港上游。地理坐标:北纬33°07'52″~33°25'22”,东经119°40'49″~120°13'22″。东与亭湖区相连,东南角与大丰区接壤,南隔兴盐界河与兴化市相望,西北与宝应、建湖两县毗邻。盐都区最大纵距33.4千米,最大横距50.2千米。面积1015平方公里,人口71.15万人 。
盐都区源于古盐城县,历史悠久,1983年撤销盐城县,设立设立盐城市郊区,1996年设立盐都县,2004年撤销盐都县,设立盐都区。 盐都区地形东西宽,南北窄,呈不规则的长条形。全区地势平坦,河网稠密。由于河流、海洋堆积程度的差异及人类开挖河道、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等经济活动影响程度的不同,地面呈现出一些低冈和洼地,形成局部微小的起伏。
2016年10月,盐城市盐都区被国家发改委定为首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2016年11月,盐城市盐都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盐都区由盐城县演变而来,历史悠久。在商周时期,区境为"淮夷地";春秋时属吴,后属越,战国时期属楚;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始设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改盐渎县为盐城县;北齐于此设射阳郡,陈时改为盐城郡;隋末,韦彻起义据此置射洲;明、清时期,盐城县属淮安府,辛亥革命后直属江苏省。
古时的盐城县,幅员辽阔,东至大海,南界海陵(今东台、海安)县,西界安宜(今宝应)县,西、北界山阳(今淮安、阜宁)县。
1933年,江苏省于盐城设行政督察区,后改为盐城区,此时县域面积有3650余平方千米。1936年又改为第六督察区,盐城县先后隶属之。
1940年10月,盐城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为便于对敌斗争,1941年9月,将盐城县析为盐城、建阳(今建湖)、盐东三县。盐城县面积缩减为1320平方千米。
1946年4月,为纪念"四.八"烈士、新四军军长叶挺,将盐城县改名叶挺县,1949年4月复名盐城县。
自1940年10月后,盐城县先后隶属盐阜区、盐阜分区、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苏中盐城行政区、苏中盐城专区、江苏省盐城专区、江苏省盐城地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新体制,盐城县撤销,盐城镇成立盐城市城区,其余乡镇为盐城市郊区。
1996年9月,撤销盐城市郊区,设立盐都县。冠名盐都,取音与汉代古县"盐渎"同拼音字母;取义,都即城之首也。
2004年3月撤销盐都县,设立盐都区,仍隶属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