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隶属陕西省安康市,县境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由于北有秦岭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了紫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紫阳气候垂直变化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为268天。境内有仙人洞真人宫景区、擂鼓台森林公园、文笔山等景点。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汉水之滨,南临四川,北依秦岭,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平叔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名。紫阳县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 35 万。全县总耕地面积50.21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9万亩),林地78.6万亩,荒山190.8万亩。辖25个乡镇,269个行政村,总人口348814人,其中农业人口31.8万人。 紫阳有独具特色的生物、矿产、水利、富硒、旅游、人力资源优势。襄渝铁路横贯全县,汉江、任河航运里程达120公里,县政府所在地距安康机场51.6公里。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全县辖 25 个乡镇,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 35 万。紫阳素有茶乡、歌乡、桔乡之称,这里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加上蒿坪河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由于北有秦岭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了紫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为268天。
紫阳历史悠久,文化积蕴厚重,新石器、商周、两汉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遗址。同时,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笔石古生物化石裸露地带。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而得名。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
硒资源
紫阳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 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既是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在清代紫阳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享誉全国,2001年3月,紫阳县人民政府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了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2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紫阳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国家富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4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向全国发布公告,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农产品;新近开发出来的秦巴硒菇,集美味、保健 、药疗于一体,2002年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的科技鉴定,并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专利证书,产品远销日本市场。
紫阳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在已发现的36个矿种中,有6个矿种属于开发前景好、市场广的特色矿种,同时也是紫阳县矿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板岩是紫阳县一大特色矿产,储量达60亿立方米,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品种 有耐酸瓦板、黄板、绿板及黑板等,其中耐酸板储量居世界首位,品质上乘,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目前,我县年产板石150多万平方米,产值达6000万元。
花岗岩是紫阳今后最具潜力的石材资源。由于本县三叠系以后岩浆活动频繁,境内各地均有火成岩分布。岩体一般呈岩床、带状产出,长达数公里,宽度可达200—300米。品种 主要有辉绿岩、橄槛岩、闪长岩、正长岩、蛇纹石等。目前县内已有2家花岗岩生产企业,可望成为紫阳的龙头,带动这一产业的发展。
毒重石矿被称为天然碳酸钡,是生产钡化工产品的上好原料。总储量450万吨,赋存于寒武系鲁家坪组,分布在瓦庙、毛坝、联合、青刑四乡镇。其品位高的达90%以上,平均品位均在60%左右。紫阳县年产毒重石3万吨,加上后期深加工,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
锰矿石是电解金属锰的原料,全县总府量760万吨,分布在麻柳镇。碳酸锰和磷酸锰是我县锰矿石的两个品种,其中碳酸锰的开采已有20年的历史。目前年开采量3万吨,产值900万元。
钛磁铁矿和钽铌矿是两个新开发的矿种,其中钛磁铁矿主要分布在高滩、绕溪、高桥、六河、斑桃等乡镇,品位一般30—40%。高桥铁矿石曾投入开发,因自然灾害而停产。钽铌矿属稀有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中部矿区,集中在燎原—东木—红椿一带,另在城关、焕古等亦有分布。储量大,品位高,具体情况有待于进一步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