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宁陕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置县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设五郎厅。嘉庆五年(1800),改为宁陕厅,取其“安宁陕西”之意。民国二年(1913),改为宁陕县。
宁陕县位于北纬33°7′11″至33°50′38″,东经108°2′33″至108°56′48″。地处陕西省南部秦岭中段南坡,安康地区北部,土地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境内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镶嵌在秦岭上的一 颗绿色宝石。
宁陕,有林地33万公顷,森林覆盖高达90.2%,是天然的氧吧,有植物136科,1178种,是植物的王国,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有野生动物250余种,是天然的野生动物园,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朱鹮汇聚之地。宁陕,生态旅游资源尤为丰富,自然景观美妙多姿,奇异罕见;人文景观底蕴深厚,别具特色;森林植物景观古朴优美,秀冠三秦。
1949年12月5日宁陕县和平解放,属安康专员公署。1950年11月,本县小秦岭以北的荞麦地、干沟、鸡窝子、喂子坪等处720平方千米划归长安县。1950年11月,设置6区36乡。1952年10月,增为9区58乡。1953年9月,设置9区50乡。1956年5月,镇安县的后池乡和栗柞乡的第四村划归本县;同年6月将汉阴县的铁炉、龙王乡划归本县,全县缩编为6区36乡1镇(关口镇)。1958年底并入石泉县,宁陕设置为协作区,辖5个公社23个管理区,共有169个大队,476个生产队。1961年9月恢复原县制,设5个区、28个人民公社。1983年7、8月和1984年9、10月,政社分设,建立乡政权,设置5区2镇26乡:城关镇、旬阳坝镇、老城乡、贾营乡、汤坪乡、狮子坝乡、华严乡、江口回族乡、广货街乡、沙坪乡、小川乡、丰富乡、沙洛乡、竹山乡、黄金乡、四亩地乡、柴家关乡、油坊坳乡、五龙乡、筒车湾乡、梅子乡、龙王乡、新矿乡、铁炉坝乡、新建乡、钢铁乡、皇冠乡、新场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6年,撤销城关区、浦河区、两河区、江口区、太山庙区等5个区公所;撤销华严乡、老城乡(除栗札坪、马合营2个村外)并入城关镇,撤销四亩地乡、柴家关乡合并设立四亩地镇,撤销江口回族乡设立江口回族镇;撤销汤坪乡设立汤坪镇,并将原老城乡的栗札坪、马合营2个村委会划归汤坪镇管辖;撤销广货街乡、沙洛乡合并设立广货街镇,撤销龙王乡、铁炉坝乡合并设立龙王镇,撤销筒车湾乡、油坊坳乡(除北昌村外)、五龙乡合并设立筒车湾镇,撤销竹山乡并入沙坪乡,将原油坊坳乡的北昌村村委会划归梅子乡,将皇冠乡的皇冠峪、建设2个村委会划归新场乡。调整后,宁陕县辖8个镇、12个乡。
2001年区划调整后,宁陕县辖10个镇、4个乡:城关镇、四亩地镇、江口镇、汤坪镇、广货街镇、龙王镇、筒车湾镇、旬阳坝镇、金川镇、皇冠镇、丰富乡、梅子乡、新场乡、太山庙乡。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74953人,共有1个居委会、98个行政村。
2011年,撤销汤坪镇、旬阳坝镇并入城关镇,撤销太山庙乡设立太山庙镇,撤销梅子乡设立梅子镇,撤销丰富乡设立丰富镇,撤销新场乡设立新场镇。调整后,宁陕县辖12个镇:城关镇、四亩地镇、江口镇、广货街镇、龙王镇、筒车湾镇、金川镇、皇冠镇、丰富镇、梅子镇、新场镇、太山庙镇
2015年,撤销丰富镇,并入广货街镇。调整后,宁陕县辖11个镇。
宁陕县位于北纬33°7′11″至33°50′38″,东经108°2′33″至108°56′48″。地处陕西省南部秦岭中段南坡,安康地区北部,属于长江流域汉江水系的上游地区,是一个气候温暖、湿润,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山区县。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较少县份之一。县境南北长130多公里,东西宽110多公里,土地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是安康地区土地面积最大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