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其造
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
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
或内敛或外撇。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
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
宋代,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
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元代,一级,济宁市任城区李营乡出土。青花瓷是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c左右高温烧成后,呈现出兰色,习惯上称为“青花”。青花瓷器的魅力所在,主要是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兰色彩绘,幽菁可爱,图案装饰雅俗共赏。玉壶春瓶是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器物,在元代流行较广,沿用时间也较长,南北各地均有烧制。此瓶由山东省济宁郊区李营乡出土,通高28.6、口径8.3、腹径14.6、直径8厘米,侈口,平沿,束颈弧腹下垂,圈足,沿面上饰缠枝莲纹,颈部饰焦叶纹及钱纹一圈,其下饰6瓣倒变形莲瓣纹,腹部饰两圈缠枝花果纹,近底部饰一圈变形莲瓣纹圈足饰一周缠枝纹。整个器物的装饰特征的是,层次多、画面满,但由于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并不给人以琐碎和堆砌的感觉。笔法用实笔画线一笔点画,整体感强。勾勒渲染,笔道较粗,值得注意的是主题莲瓣纹的的外轮廓留有一道不清晰的白边。胎质细腻,釉面光滑,青花发色纯正,色彩也很艳丽。从胎质、装饰、釉色等各方面观察,这种青花器的烧制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是元青花器的典型代表。
关于“玉壶春瓶”名字的来源,一般的书籍都说是因宋人
的诗句 “玉壶先春”而得名,也有说是因 “玉壶买春”而得
名,但前者仅是四个字,完整的诗句是什么,什么人作的,题
目是什么,都不得而知。进一步说,即便知道了这首诗的全部
,但一句诗是如何与这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的器物联系
起来的呢?也很难说清楚。“玉壶买春”四字倒是可以查得到
出处。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 ,赏雨
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的句子;“玉壶买春”四字在
这里的意思是用玉壶去买“春”(“春”指酒),玉壶指玉制
的壶或是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壶;至于这种壶的形状是否就是现
在所见的“玉壶春瓶”,二者是否能够直接联系起来,均难考
实;也有某种可能是后人用“玉壶买春”(或“玉壶买春”)来附会现在的玉壶春瓶,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