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什么是墓塔

时间:2016-07-15 16:32

  (1)墓碣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碣,特立之石。”“碣”为孤立的一块巨石。从碣的本意来讲,有标榜、标识的作用。

  (2)墓阙

  墓阙,西汉已出现,是树立在墓前的一种标志性建筑。由仿效“用来登高望远”的门阙而来。阙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对称的二阙无论形状,还是大小都完全相同。一般高 4 至 6 米,大多由石块垒砌而成,由阙顶、阙身和阙基三部分组成。阙身上往往有分层雕刻的各种浮雕画像或铭辞。

  比较著名的如雅安《高颐阙》(建安十四年,209)。

  (3)神道柱和神道碑

  神道柱是华表形状的圆形柱子,成双成对地树立在墓前神道两侧,用来标识神道的位置。

  神道碑,立于神道两侧相互对立之碑。

  比较著名的如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

  (4)墓志

  墓志又叫“埋铭”、“葬志”等,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附葬品,随棺埋在墓穴中。记载死者生平事迹、卒年、葬期,一般多采用石、砖,少数亦有铁铸品、陶瓷品。

  (5)墓表

  墓表实际上与前面提到的神道柱和墓志有同类之属,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比较著名的如《吕他墓表》(后秦弘始四年,403)。

  (6)墓塔和塔铭

  “塔”在中国简称“浮屠”或“浮图”,是一种古印度佛教建筑形式,最初专门用来埋存佛祖的骨灰、舍利、牙、发等遗体的,成为佛教徒崇拜的对象。

  一般墓塔正面都有塔额,上刻铭文,称为“塔铭”,又名“塔下铭”、“灵塔铭”、“身塔铭”等。塔铭的文体、内容及埋设目的均与世俗墓碑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