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绿色ICT还可应用到对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上的绿色提升和有效监控管理,城市的污染排放以及能源利用相关的各个环节。据专家测算,ICT运用到其他行业所带来的节能量是其自身行业能源消耗的5倍。欧盟委员会曾提出,对创新性能效ICT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应用将使欧洲整体经济实现低碳排放。比如,能源生产与输送领域消耗了1/3的所有一次能源,如果利用ICT可使发电效率提高4%,输电效率提高1%,不仅让电网管理更,而且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整合。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室内完成的。据资料显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节水成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制定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开展节水工作,采用节水设备,搞好污水处理及污水回用,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给水排水设计的重点。建筑给水排水节水的主要措施2.1确定合理的用水量定额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并非用水量越高越好。合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一水泵一水箱的供水方式。Zinatizadeh等[18]合成纳米复合超滤膜用于生物反应器以处理牛奶加工废水(MPW),以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和液压保留时间(HRT)为两个独立变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COD去除率高达92%~99%。由于含有很多无机组分,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一般不符合工业用水要求。Yen等[19]在某中试基地,对比分析了“纤维过滤(FF)超滤(UF)反渗透(RO)”与“砂滤(SF)反向电渗析(EDR)”两组工艺对台湾某工业园区高电导率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FF-UF对浊度去除效果好,是适合RO的预处理过程;FF-UF-RO的性能高于SF-EDR,平均脱盐率为97%,渗透电导率为277±,浊度为.183±.2NTU,化学需氧量<5mg/L。反应器膜反应器是一种将膜过程和反应过程相结合的新技术,同时具备了反应和分离的步骤。Ng等[2]评估了一种新型生物捕获盐沼沉积物膜反应器(BESMSMR),用于处理高盐度制药废水。在实验过程中,BESMSMR与传统的膜生物反应器(CMBR)和盐沼沉积物膜生物反应器(SMSMBR)以及生物截留膜反应器(BEMR)平行运行,所用的制药废水平均化学需氧量(TCOD)为(17931±1851)mg/L,总溶解固体(TDS)为(2881±23)mg/L。室外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的监测与统计公共客户端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室外消费碳排放的统计。在商品的外包装上标注有事先经过认证的碳排放信息,公共客户端完成个人碳排放储蓄卡身份识别之后,利用RFID读卡模块或者条形码扫描机获取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值。查询服务、智能减排建议和平台交易住宅内资源消耗和室外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数据分别经过家庭客户端和公共客户端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进行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用户的碳排放数据,并给用户提供碳排放明细查询服务。低选择压条件下,主要是分散微生物的生长,这将产生膨胀型污泥。当这些微生物不附着在固体支撑颗粒上生长时,形成沉降性能很差的松散丝状缠绕结构。液体上升流速在2.5~3.m/d之间内,最有利于U:SB反应器内污泥的颗粒化。有机负荷率和污泥负荷率可降解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碳源和能源,是微生物增长的物质基础。在微生物关键性的形成阶段,应尽量避免进水的有机负荷率剧烈变化。实验研究表明,由絮状污泥作为种泥的初次启动时,有机负荷率在.2~.4kgCOD/(m3.和污泥负荷率在.1~.25kgCOD/(kgMLSS.时,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