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化学法2.絮凝絮凝法是向废水中加入一定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作用,使废水中不易沉降和过滤的悬浮物等集结成较大颗粒而分离的方法。石油化工废水处理中,絮凝通常与气浮或沉淀联用。用于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试验表明,采用复合絮凝剂的处理效果优于只使用单一絮凝剂。李德豪等采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LTF)、铁基絮凝剂(TJ)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OPF)的复合使用进行炼油污水气浮絮凝工业试验,处理效果好。港口和水运行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品的运输,而装运化学品的集装箱在清洗过程中将产生高浓度化学品废水。由于化学品种类繁多,其废水成分极其复杂,且多为有毒、有害或致癌物质,如不进行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港口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目前港口废水的处理多采用隔油、混凝、电化学、氧化、吸附、气浮及生化等传统处理工艺,而由于化学品集装箱清洗废水为间歇操作,且产生的废水也因货种的不同变化较大,传统组合工艺很难达到处理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且普遍适用的洗箱废水处理技术。电渗析(eletrodialysis,简称ED)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将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除盐(淡化)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德国,193年,Morse和Pierce把2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实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如何挖掘内燃机的潜力,推进内燃机技术的革新,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油耗与排放的要求,成为许多科学家与工程师苦思冥想的课题。作为传统的两类内燃机,汽油机与柴油机已经存在1多年。汽油机具有混合均匀,工作柔和,燃烧比较完全的优点,但由于其压缩比低,燃烧效率低,使其油耗比柴油机高。相反,柴油机的高压缩比带来较高的燃烧效率,油耗比汽油机可以减少3%以上,但其工作比较粗暴,颗粒物与氮氧化物(NOx)排放量较多,为了满足国四及更高的排放标准,柴油机的后处理设备越来越复杂,其价格高达整机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