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模内热切结构?模内热切技术背景:
在现代注塑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效率和产品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为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外观质量要求,很多模具已经开始采用模内热切技术,提高产品外观质量,但现有的模内热切结构大部分是为了去除浇口处的流道废料,没有可以切出注塑腔产品的模内热切结构。
模内热切技术切口形式
模内切技术实现要素:
模内浇口处理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产品在注塑腔内模内热切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在模内热切的模内热切结构。流道浇口和注射腔。
模内热切保压成型原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内热切结构,包括模体和热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模体内,前模与后模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注塑制品的流道和用于产品成型的注射腔,热切结构包括切刀、行程杆和控制油缸。热切结构位于模具主体内。切刀一端连接流道或注射腔,切刀另一端连接行程杆。控制缸的活塞固定连接。由刀具、行程杆和控制气缸组成的热切结构,通过控制气缸对刀具的控制,达到模内热切的效果。成型有冲击力,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影响模具的整体结构。
优选地,多个热切结构可以设置在同一个模具上,控制缸为控制油缸或控制缸。多个热切结构的设置可以同时对产品的不同位置进行热切动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外观质量。控制油缸或控制油缸的设置,可实现对刀具的控制,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后模上设有导块,导块与后模固定连接,导块与后模之间设有切刀通道,切刀穿过切刀通道和流道.通道或注射腔。导块的设置可以在不影响整体模具的情况下保证刀具的运行轨迹,同时防止液态塑料流入刀具通道,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模内热切流程
切刀与行程杆连接处设有刀座,后模上设有限制刀座位移的限位槽。刀座与刀具固定连接,刀座远离刀具的一端与行程杆连接。刀座和限位槽的设计可以控制刀具的位移,避免刀具与前模碰撞,延长机构和模具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用新型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
(2)稳定性强;
(3)能够大大提升产品的外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