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3 14:53
传统的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
海水鱼饲料厂家 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是对虾养殖最早的养殖方式之一,我国目前许多历史较久的养殖场仍以这种方式进行生产。该模式最显著的特点为虾类养殖池建于自然海域的高潮线以下, 虾池主要依自然海域的潮差变化而以池水与海平面间的水位差进行纳水和排水。在早期,该类养殖模式主要以粗放式养殖为主,依靠纳海区天然虾苗或少量放养人工虾苗,虾池的面积 大(7hm2以上)、池水浅(0.5~1m)、产量低(750kg/hm2 以下)。近年来,我国南方的绝大多数地区已对早期的依潮差纳排水虾类养殖池进行了改造,其单池面积大为缩小,一般只有 0.3~0.8hm2,有的还配备少量增氧机等设施。经过如此改造后,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的养 殖产量也有较大的提高,高者可达5000~6000Kg/hm2。
由于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池的池底均位于海平面以下,海水鱼饲料厂家 在每茬养殖结束后无法将池水清干,难以进行晒池和清塘处理,长时间养殖必然导致养殖虾池老化、底泥污物淤积、病原生 物种类与数量增加,使虾池养殖环境恶化。作者对海南万宁某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池的调查结 果表明,由于无法将池水清干等原因,虾池已养殖近十年却从未晒池与清淤,乌黑并伴有浓重恶臭的淤泥深达80cm以上,养殖难以持续。此外,由于传统的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在纳水和排水时,除在闸门口以网布防止虾外逃和一些较大的生物与脏物进入虾池外,养殖用水一般均不经其他处理:许多地区的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池甚至进排水渠道不分,使养殖池与海域之间以及同一养殖区域的不同虾池之间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导致成片区域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
海水鱼饲料厂家 由于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在水质管理和病害控制等方面都存在较严重的不足,养殖虾类的成活率、单产以及养殖成功率均普遍较低,这种传统的虾类养殖模式已不能适合当前虾类养殖发展的需要,特别在我国南方,目前新开辟的虾类养殖场已很少以这种模式进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