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这次运气真的不错!没想到俺方大雷也有走****运的时候!真哥,你看这是什么?”憨厚少年方大雷哈哈笑着,从药师堂走了出来。
来到郭龙真的身边,献宝似得拔开瓷瓶,一颗透着清香的圆润丹丸出现在手掌之上。
“是上品淬体丸!”旁边路过的几个弟子瞥见这一幕,忍不住低声惊呼,看向方大雷的眼神中充满了嫉妒与羡慕。
“真哥,这枚淬体丸给你!”方大雷呵呵一笑。一枚上品淬体丸,足以让他再次的洗筋伐髓,实力再次的突破瓶颈,他竟然要将它送给郭龙真。
8月22日,国资委宣布中建材集团与中材集团实施重组,两材合并进入实质操作层面。中建材、中材集团的重组在短期内将释放重组红利,对国改板块带来刺激效应。此次“两材”重组涉及到多家上市公司(合计拥有12家A股上市公司、2家H股上市公司,业务重叠范围包括水泥、玻璃纤维、工程服务等领域),预计新公司将有序推进重组,重组整合红利将会在短期内得到释放,从而使得国改概念板块将整体受益。据研究人士介绍:“‘两材’合并有助于协调两大水泥巨头之间的竞争关系,从集团内部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中材水泥、天山股份和南方水泥有望在华东、中南地区实现水泥生产线的整合,祁连山和宁夏建材则有望解决甘肃省内竞争的问题”。
“两材”的重组预示着水泥产业的整合提速。早在今年1月份,中建材集团和中材集团旗下已有中材节能、宁夏建材、祁连山、中材科技、天山股份、北新建材、中国巨石、瑞泰科技等近10家A股公司发布了实际控制人策划战略重组的公告。此举标志着建材行业央企整合正式启动,去产能全面提速。8月22日晚间,瑞泰科技、北新建材、凯盛科技、中国巨石、洛阳玻璃、中材科技、中材节能、宁夏建材、祁连山、中材国际、天山股份、国统股份等十余家A股公司再次发布进展公告。对于其中的机会,相关研究人士认为投资者可关注宁夏建材、祁连山、天山股份。回顾2015年9月宁夏建材、祁连山、天山股份发出的公告,当时实际控制人中材集团提出拟延期1年履行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如今,随着时间的临近,市场对水泥资产的整合存在强烈预期。
除水泥资产外,玻纤及复合材料业务或存在同业竞争问题,可能存在资产整合预期。如果优质资产整合顺利,将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综合毛利率、盈利水平以及综合实力,有望出现强者更强的局面,中国巨石和中材科技被研究人士重点提及。其中,中建材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中国巨石为玻纤上市平台,目前为世界玻纤巨头,产能全球第一,盈利处于高景气周期;中材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中材科技为玻纤及复合材料平台,具有完整产业链及雄厚的科研储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玻纤行业依然处于景气度高点,未来2~3年依然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郭龙真神色一冷,也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任谁刚刚得到三枚淬体丸就要上缴一枚心里都不会舒坦。
前方,一个年纪约莫二十岁左右,嘴角挂着邪笑的黄衣青年抱着双臂,站在山谷入口的正中,十几个弟子嬉笑着站在他的身后,将山谷完全的堵死,
“时间过得真快啊!各位师弟,一个月不见我可是想死你们了!”黄衣青年,也就是方大雷口中的赵鸿露出邪笑。
“师兄修炼遇上了瓶颈,需要大量的淬体丸辅助修炼,各位师弟,一定要帮我一把,借我一些淬体丸让我度过难关啊!”赵鸿叹息道,话刚刚说完,他自己就绷不住脸哈哈大笑起来。样子十分的嚣张。
相较水泥行业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影响,玻璃行业主要是受房地产和汽车消费的影响。在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走强的带动下,玻璃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和,整体呈现量价齐增的趋势。当前玻璃行业盈利处于近6年的景气高点。数据显示,上半年玻璃行业上市公司共完成营业收入153.48亿元,同比上升18.8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7.35亿元,同比上升516%;销售毛利率22.21%,同比上升3.62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5.25%,同比上升2.06个百分点。
正因上半年玻璃涨价的影响,也使得以生产浮法玻璃为主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盈利表现抢眼,归属母公司净利增长率呈现60%~130%的高增长。其中旗滨集团、南玻A、三峡新材盈利能力大幅上升,金晶科技、耀皮玻璃实现扭亏为盈,洛阳玻璃减亏明显。考虑到玻璃需求的75%来自于房地产,在经历了8月份市场价格的再次大幅上涨之后,目前来看,涨价范围和区域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3年至今,每年玻璃行业都要从8月份开始拉动一波上涨行情。今年是提前从7月份开始进入消费旺季的。”上述研究人士认为随着楼市“金九银十”旺季的来临,玻璃价格在短期仍有望保持继续上涨态势。不过,同时她也提出今年11月份可能有一个高点,原因是今年以来玻璃价格上涨太多,同时因玻璃产品同质、行业集中度高且产能难以退出,“12月份出现价格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新型建材成中长期投资亮点
除了产品价格上涨对水泥、玻璃行业的业绩好转带来支撑,多位行业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产业升级、防水防涝提升城市管网建设的大背景下,新型建材领域的机会也值得重点关注,如管材、防水材料、玻璃纤维、钢构等领域的上市公司值得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