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康熙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大业逐步完成,各地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渐趋稳定,民窑瓷器生产也逐渐恢复正常。另一方面,由于圣祖皇帝玄烨对瓷器生产异常关注,委派督窑官负责江西景德镇等窑场的瓷器生产,朝廷对官窑烧瓷也不惜财力,长期予以投入,使得包括青花瓷在内的制瓷工艺迅速提高,生产出大量精美的官窑青花瓷品。
  康熙朝青花瓷造型众多,但官窑器大器较为少见,通常以小件日用瓷和文房用品为主;民窑器大件器物则较多,有棒槌瓶、大方瓶、凤尾尊、观音瓶等大量制品存世。从胎质上看,康熙朝瓷器大多制作古拙,胎体厚重而坚密,有“糯米汁”和“似玉”的美誉。康熙朝青花瓷选料精细,釉面光滑而细腻,胎釉结合紧密,有紧披贴骨的光亮感。胎质早期为青白色,中期为粉白或浆白色,中期以后为硬亮青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