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品牌:励鋆
-
公司区域:上海
-
公司行业:咨询服务
-
服务种类:公司管理、商务、旅游咨询等
之前的玩法单纯粗暴,就是冲销量或者买位置到第一,然后开始赚钱。
当然除了阿里之外,大数据精准营销在其他的互联网企业也都被看做是长线的利润价值,对于企业来说,这种趋势,不是把眼光放在短期的盈利上,主要依托大数据对用户的画像,设身处地的去触动用户,把握数据的长期黏性,从而实现长期增长。
如教育行业:如学历提升、职业教育、教育培训、K12教育等,可以通过大数据建模抓取教育相关网站的实时访客,抓取相关教育垂直APP的活跃用户……
如快消行业:家居洗护、食品饮料、个人护理品等,可以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用户的日常消费情况、性别、年龄、有没有孩子……
身份到底有多重要呢?我可以说说我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惯。大多数地铁一卡通都是不记名的,但是我以前会定期地破坏一卡通,从而避免在一卡通里积累过多的数据。但是由于我并不能很频繁地换卡,所以我这样的非理性行为是毫无用处的——你只需要读读我的卡就知道我住在哪里又在哪里上班,误差不会超过两公里。从技术上说,一张非接触卡都可以可能用于追踪我的身份,以及我所在的时空坐标。虽然我知道目前的技术并不能在超过一米的距离上读出我随身携带的卡片,但是我仍然把我身上的非接触卡放在一个金属的名片盒中。作为一个偏执的人,我更相信物理隔离。遗憾的是,这些非理性的惯在移动时代都是徒劳的。
可以想见,Facebook利用大数据进行业务经营和业务决策整合的工具,这里所谈及的企业业务系统,在工业,商业,农业领域,会有着不同的运用。而智能的发挥,基于每一个特定领域的高等级数据库收集的大量针对性信息,而这些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后得出的商业决策,成为未来决策中的部分呈现在未来企业的决策之中,期间利用的企业运作系统中的抽取,转换,装载,以及提供的合适查询工具和分析工具视图,例如OLAP可以组建的数据工具辅助决策提供的解决方案,已经在微软,甲骨文,SAP,SAS等企业,向范围内铺展开来。
关于大数据和隐私,核心的问题在于标识(Identity),尤其是所谓的 PII (Personal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但是要对用户进行追踪并不一定需要 PII,一个强度高的随机数都可以用来追踪单个用户。在 Web 时代,由于 Cookie 的生命周期问题,对用户进行长期追踪并不是很容易。但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 Flash 来进行追踪,演进成一种叫做数字指纹的技术。要解释这些技术需要一些应用数学背景,知乎上应该可以找到相关的问答,我就不赘述了。我很想系统地讲述在使用桌面浏览器上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但是似乎离题太远了。但是我还是想提醒一句,在桌面浏览器上有效的惯就是禁用 Flash(当然,如果你出于装了数字公司的软件,那么你可以假装我说的都是废话——毕竟数字公司连你开机时间这种信息都不放过,更何况这家公司可是以所谓的“厚数据”而闻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