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物流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先导性和支撑性产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是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从目前物流产业人才的培养情况来看,构建多元联动的和谐生态体系,是物流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专业建设的不同阶段和需求角度出发,其生态圈的建设也应包括不同层次,形成多元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同时其生态圈的建设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处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之中。
从物流专业自身建设角度出发,其基本构成既包括师资力量、实验室资源、专业教材、科研成果、培养方案、课程资源、专业学生等显性资源,也包括相关的国家政策、培养理念、专业品牌、校友等隐性资源,一个良好的专业建设环境需要上述资源的和谐配置,探索新的模式。
首先从专业建设背景出发,物流业所处的大发展环境、国家政策十分重要,特别是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具有公办属性,对国家政策等有着更强的敏感度。以物流类专业为例,2009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措施中明确“加快物流人才培养”,鼓励“利用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编写精品教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随后政府相关部门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为物流专业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2011年全国新增物流类专业13个,2012年新增数为51个,2013年新增数为32个,2014年新增数为42个,2015年新增数为43个;目前全国有1219个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类专业的学校已经达到518个。庞大的教育规模使得物流专业教育受到政府更多的重视,从专业的设置上看已经体现的非常明显。当产业教育规模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教育产业服务者不断出现,例如物流专业实验室设计和建设类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包括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新三版上市的公司,实现了教育产业和产业教育的良好互动发展模式。
从学校层面来看,目前物流类专业都在不断发展,专业学生在学校的比例数有一定的增长,以2015年北京地区的高等院校为例,其招生规模稳定上升。
随着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在本校内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为专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内环境,校内的资源倾斜度不断增强,从目前获批的教学改革项目、专业建设资金的增长趋势来看,这种良好的外部环境已经形成,为师资力量、实验室资源等显性资源的提升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