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具有以下特点:
1、寿命长、自放电率极低:在25度温室下,静置28天,自放电率小于1.8%。
2、容量充足:保证蓄电池100%的容量充足及电压、容量均一性。
3、使用温度范围宽:蓄电池可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日月潭蓄电池采用独特的合金配方和铅膏配方,在低温下仍有优良的放电性能,在高温下具有强耐腐蚀性能。
4、 密封性能好:能保证蓄电池使用寿命期间的安全性及密封性,无污染、无腐蚀,蓄电池可卧放、立放使用。蓄电池的密封结构,能将产生的气体再化合成水,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补水、无需维护。
5、导电性好:采用紫铜镀银端子,导电性优良,使蓄电池可大电池放电。
6、充电接受能力强:可快速充电,容量恢复省时省电。
7、安全可靠的防爆排气系统:可使蓄电池在非正常使用时,消除由于压力过大造成电池外壳鼓胀的现象。
蓄电池阻抗/电导在线监测
蓄电池的阻抗/电导测试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蓄电池故障快速检测方法,也是蓄电池在线监测管理的发展方向。该技术在民用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普及,对于手机电池和汽车电瓶的故障快速检测都是基于蓄电池的阻抗/电导进行判断的。
在工业电源蓄电池检测领域中,除国际电工学会IEEE1188将蓄电池阻抗测试列为日常检测内容外,美国的TIA-92(数据中心通用基础设施建设规范2005年版)和我国的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也将蓄电池阻抗在线监测列为数据中心蓄电池的重要监测指标。
目前采用的电池内阻测试设备主要分为在线式与离线式两种。在线式测试系统,能自动化的、持续的监测各单体蓄电池参数,实现对于蓄电池的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离线式测试系统(如手持式仪表),偏重于电池筛选过程,可确保电池使用前的一致性。从实现手段看,分为直流放电法和交流注入法。
直流放电法(U.S.PatentNo:5,744,962)通过对蓄电池瞬时大电流放电,并测试蓄电池端电压跌落获得蓄电池内阻数据。如图2所示。
直流放电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缺点:需要对电池进行大电流放电;不能测量蓄电池的极化内阻即电化学内阻;与蓄电池连续放电容量相关性差。
但是,直流放电法由于采用了瞬时大电流放电的方式,对于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使用电池瞬时大电流放电的场合(如发电机启动电池),这种方式还是具有一定使用意义的。
交流注入法采用向蓄电池注入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实现阻抗的测试。交流法测试原理图如图3所示,将一定幅度的交流电流信号注入到蓄电池中,同时捕捉蓄电池的电压反馈。
交流法测试的蓄电池内阻,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蓄电池的电化学特性,其测试方式的科学性较强。同时,由于采用交流注入的方式,会对电池系统中的纹波造成一定影响。对于直流系统特别是对于纹波要求较高的场合,直接采用交流法会对电源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脉动直流法,是介于交流法和直流法之间的一种方式。该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对于铅酸蓄电池内阻的主流测试方式。脉动直流法采用的电流激励信号为直流脉动信号,这样既克服了交流激励中的纹波问题,同时也无需使用像直流法那样的大电流进行放电。采用脉动直流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后,通过交流监测回路对蓄电池端电压的反馈进行测量。此时,测量的是蓄电池端电压对于脉动激励信号的交流反馈。或者说,对于蓄电池端电压中负荷激励频率的反馈信号进行提取,从而获得蓄电池的交流阻抗。脉动直流法,在技术实现上相对于前两种方式难度较大。脉动直流法测试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蓄电池系列型号;
电池型号 | 额定电压( V ) | 20小时率 容量( AH ) | 外部尺寸(mm) | 参考重量(Kg) |
长 | 宽 | 高 | 总高 |
REDSUN12-7.2 | 12 | 7.2 | 151 | 64.5 | 94 | 100 | 2.5 |
REDSUN12-17 | 12 | 17 | 181 | 76 | 167 | 167 | 6.6 |
REDSUN12-24 | 12 | 24 | 165 | 76 | 175 | 179.5 | 9.0 |
REDSUN12-33 | 12 | 33 | 195.5 | 130 | 155 | 180 | 12 |
REDSUN12-38 | 12 | 38 | 197 | 165 | 175 | 180 | 13 |
REDSUN12-65 | 12 | 65 | 350 | 166 | 175 | 175 | 20 |
REDSUN12-100 | 12 | 100 | 407 | 173 | 210 | 236 | 32 |
REDSUN12-120 | 12 | 120 | 407 | 174 | 209 | 238 | 36 |
REDSUN12-160 | 12 | 160 | 483 | 170 | 241 | 241 | 40 |
REDSUN12-200 | 12 | 200 | 522 | 240 | 219 | 244 | 60 |
技术特点:
使用寿命长:日月潭蓄电池12V系列采用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生产,各型电池设计均以完整的性能试验为基础。正极采用高锡合金板栅,抗腐蚀性强;浮充寿命达8~10年以上。
耐过放电能力强:采用特殊的具有高孔率、高湿弹性的超细玻璃纤维隔板结合紧装配工艺,确保电池具有较强的耐过放电性能。5次过放电短路后电池容量恢复性能达到95%以上。
循环能力优异:极板采用特殊的铅膏制造和紧装配压力,延缓正极活性物质循环使用过程中活性物质的软化,提高了电池循环耐久性能。按照国际标准IEC60896-22实验条件下的每日放电浮充循环寿命达到800次以上。
关于蓄电池的阻抗和电导的区别一直以来有一定的争论。国际电工学会对于蓄电池的阻抗和电导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定义:将已知频率的恒定电流注入到蓄电池,通过对蓄电池端电压反馈进行测试,获得的数据为蓄电池的阻抗;将已知频率和振幅的交流电压加到蓄电池的两端,测量所产生的电流,获得的数据为蓄电池的电导。即通过施加恒流信号,测试蓄电池电压反馈的方法为阻抗测试法;通过施加恒压信号,测试蓄电池电流反馈的方法为电导测试法。经过对于目前世界市场主流的蓄电池测试设备分析和比较,以MIDTRONIC、BTECH、GRANDPOWER等为代表的主流蓄电池监控设备生产厂家均采用恒流方式进行蓄电池的阻抗测试。也就是说,市场上主流的蓄电池阻抗测试设备,不管显示的是蓄电池的阻抗或是电导,实际上都是基于国际电工学会定义的蓄电池阻抗测试方法实现的。因此,目前对于阻抗/电导的提法,主要针对于采用直流大电流放电法测量蓄电池内阻而提出的。蓄电池的阻抗/电导测试的实质是针对于蓄电池在一定频率下复频阻抗的测量,除了应体现蓄电池内阻的欧姆内阻之外,还要综合考虑蓄电池的极化内阻等复频阻抗。在很多研究方法中[3],采用图5作为电池阻抗分析的等效电路。从等效电路,能够看出对于蓄电池进行复频阻抗综合分析而不是单纯的内阻分析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