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中山纺纱厂设备回收平台

时间:2019-10-30 11:14

  跟着纺机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走,化纤设备企业有望走出低迷!

  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调整和前些年化纤产能的大幅扩张,近年来市场对化纤机械的需求大幅下降,甚至未来 3 年国内市场不用新增装置仅仅依靠在建设备和提高现有设备的开工率,就能满足5.5%的需求增长。严峻形势下,化纤装备企业要对症下药,才能谋得一线生机。

  从趋势看产品布局方向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发布的《纺织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下称《意见》)中指出,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化纤机械在发展产能的同时更注重向高水平发展,在精细化、高生产效率、数字化、智能化、高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细化常规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与特种纤维、功能性纤维工艺相匹配的设备及成套工程技术,降低消耗,减少污染。

  具体来看,化纤机械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实现化纤长丝生产线数字化全自动控制,开发包括化学纤维聚合、纺丝、后加工、成品包装的智能化生产线装备和相关技术;建立自动化生产线,用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代替人工完成卷装外观检验、搬运和包装入库等工作,为企业信息化打下基础。单机应更多采用在线检测、变频控制、数字控制技术,应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嵌入式专家智能系统研发智能机器人和数据库,提升智能化水平。

  引入聚合、熔体流变等理论,建立高聚物熔体分子量分布与温度、压力、时间、剪切速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实现理论对工程设计的支持。建立装备设计、工艺参数、产品质量及品种的数学模型,缩短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时间。

  目前化纤市场对于纤维常规产品的区分越来越细化,常规标准型成套设备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市场需求,功能化、差异化、高质化的化纤设备已成为化纤生产企业的首选。

  多方向改进应对市场形势

  目前化纤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应用工程理论的支持,缺少数学模型;高新技术纤维专用装备研发力度不够;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为缩短这些差距,《意见》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化纤机械行业要着重发展以下几项:一、化纤机械基础理论研究。促进高端纺织技术装备和专用基础件的发展,支持用于高端装备的基础理论研究,对化纤工艺、高聚合物特性以及化纤机械动态设计理论进行研究,特别是应用于工程和装备设计的理论模型;二、连续液(固相)增粘装置及产业化。应用计算机视觉和数控技术,研发模块化控制系统,提高温度、气流、料位等的控制精度,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三、差别化涤纶短纤成套设备。实现单线生产能力200~250吨/天以上,前纺速度达到1150 m/min以上, 后纺最大纤度达到330~670万分特, 牵伸速度为280 m/min以上;四、化纤长丝产品转运包装仓储智能化生产线建立长丝从纺丝到产品包装智能化丝生产线,重点实现长丝自动落卷、卷装运输、堆放、包装、管理智能化;五、研发适纺范围33~330dtex的、基于传感网检测的智能化高速假捻变形机;六、研发长锭轴高速全自动卷绕头、研发导丝卷绕、导丝热辊卷绕一体的高速纺丝机,优化纺丝流程;七、研制万吨级溶剂法纤维素纤维成套生产线,实现绿色环保生产;八、再生化学纤维专用装备。

  一线声音

  上海太平洋成套:紧抓挑战中的机遇

  2010~2015年,是上海太平洋纺织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大力开拓的5年。在常规聚酯纤维市场,上海太平洋承接了仪征化纤、江苏德赛、华西村、泰国等多条日产100~150吨的大容量涤纶短纤维项目;在再生纺纤维市场,将原生纺设备的技术质量优势引入再生纺行业,承接了20多条再生纺涤纶短纤维项目。同时,依托化纤成套设备交钥匙工程的总揽销售模式,成功开拓了伊朗、印度、泰国、俄罗斯、日本等海外市场。

  上海太平洋成套副总经理陈鹰认为,接下里的几年中,整个化纤行业将迎来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去产能”意味着以前的超高速、超常规发展将一去不复返,低增长率对应着新增产能的装备需求将大大减少。出口形势也并不乐观。

  尽管挑战严峻,但也不乏机会。“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意味着一大部分使用高污染、高能耗、低品质的产能将被淘汰,更新换代将是一个潜在的市场机遇。”陈鹰解释说,“仔细分析中国的化纤产能,可以看出过剩的是常规品种,而差别化化纤品种还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上海太平洋成套的低熔点复合短纤维成套设备

  上海太平洋成套将通过企业结构重造、运行流程重塑、管控方式重建,成为具有“小快灵”特色的知名技术服务型企业。产品研发也将下大力气,其将响应“中国制造2025”和行业“十三五”规划,继续在新型化纤、纤维工程、智能纺机等领域加强科研投入。

  对于市场,陈鹰表示将继续挖掘国内市场对差别化、高性能、高功能化纤装备的需求;充分利用目前印度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伊朗国际制裁解除等机遇,巩固已有海外市场,同时进一步拓展化纤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其他潜在海外市场。

  邯郸宏大:优化产品,应对行业低迷

  近年来,邯郸宏大化纤机械有限公司在涤纶短纤维设备方面,开发了小容量差别化纤维生产线、150吨以上涤纶大容量卷曲机、切断机等关键设备;在粘胶短纤维方面开发了大容量的纺丝、牵伸、切断设备,以及用于粘胶MODEL纤维的纺丝机成套设备;在粘胶长丝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了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并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同时,在特种纤维设备领域,邯郸宏大持续开发了芳纶、碳纤维、醋酸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超低温水溶丝、高强高模维纶等多种特种纤维成套设备,产业化取得良好效果。

  邯郸宏大副总胡文栋认为,近两年化纤行业整体情况仍会持续低迷,化纤设备制造企业今年面对的形势更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激烈。

  关于如何在低迷的环境中谋发展,胡文栋认为,首先要密切关注化纤市场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开发特种纤维和差别化纤维的成套设备,在高性能纤维、短流程、低能耗先进工艺和高自动化等方面下功夫;其次要拓宽经营平台,发挥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的优势,同时狠抓产品质量,提高效率,降本增效。

  邯郸宏大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未来的几年中,他们将加强产品研发,不断进行设备更新,提高加工制造的工艺水平,优化工艺流程,完成6S管理和精益管理。另外,邯郸宏大还将与国内优秀的化纤企业和技术工程公司进行合作,创造更多的出口业务。

  ITMA Asia+CITME-化纤设备有哪些实力派?

  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ITMA Asia+CITME 2016)于10月21-2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纺机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行业盛会,这是“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与“ITMA亚洲展”两大国际品牌展会第五次联袂在中国举办。

  本届展会是进入“十三五”时期的第一个纺机专业展会,既是对中国纺机行业“十二五”纺机成果的大检阅,也是对“十三五”纺机产品开发新动向的首次发布。展会展品紧扣国家倡导的“智能制造”主题,展出的化纤设备更是亮点颇多,如自动落丝、输送系统等,实现了化纤生产各工序的自动连接和与智能物流系统的融合;涤纶长丝智能化生产线更是全面地体现了“智能制造”的核心优势。

  展会上,北京中丽、欧瑞康、郑纺机、卓朗集团、立达等化纤设备制造商均推出了潜心研发的新品,成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和客户的关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高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玉萍等行业领导亲临展会参观。

  北京中丽:四大新品闪亮登场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有40多年生产纺织化纤机械的历史,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化纤装备领域,积累了130余项科研成果。此次展出的三款新型高速卷绕机,都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最新研发的,其中一款1200型是用于工业丝纺丝新设备,另外两款是用于POY的1800型新型卷绕头和集成式卷绕机。

  i-BWA40IIG-1200工业丝卷绕头

  外型尺寸为长2300mm×宽608mm×高1340mm,卷绕速度为3200m/min,锭长1200mm,每位头数4,最大卷装直径到φ400mm,最大卷装体积为28.3m³,筒管尺寸φ94×φ108×300mm,动程250mm,可广泛适用工业丝生产。

  i-BWA40ll-1800 新型卷绕头

  外型尺寸为长2840mm×宽732mm×高1500mm,最高机械速度达到4000m/min,锭长1800mm,每位头数为12,最大卷装φ435mm,最大卷重达到15kg,横动方式为拨叉式,压辊为主动式,适纺POY。

  新型POY集成式卷绕机

  适纺聚合物PET、复合纺等,头数(位)为8、10、12、16,纺丝位距≥900mm,适纺纤度范围为83-167、167-333dtex,导丝盘直径φ120-φ160mm,配备卷绕头1台,纺丝工艺速度为2500-3500m/min。

  BZL64D-VS双丝假捻变形机

  采用电机直连技术,所有传动轴都由同步电机直接连接,节能降噪,电锭双层假捻器,独立丝道,可以生产S+Z、S+S、Z+Z合股丝,机械速度为1200m/min,全机锭数288锭,适纺范围22-440 dtex V型和150-660 dtex M型。

  中丽“化纤新材料装备技术及产品开发合作项目”成功签约

  展会期间,北京中丽召开了“化纤新材料装备技术及产品开发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新闻发布会,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凯赛(乌苏)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印度Bhilosa Industries公司,永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与北京中丽现场进行合作签约。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高勇、副会长杨纪朝,中国纺机协会会长王树田、副会长吕洪钢,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玉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赵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庄小雄,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仝文奇、副总经理沈玮,桐昆集团总裁许金祥,凯赛公司代表徐晓辰,印度Bhilosa公司Mr.Jain、永盛公司董事长赵继东等领导和专家见证了这一盛况。

  中丽此次签约的四个项目涉及智能制造、生物质纤维、多组分聚酯弹性体差别化纤维新材料、国际化等领域,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相契合。

  中丽在展会期间就能签单,得益于公司多年来专注于发展科技、进行战略合作的运行模式,同时证明中丽已成为引领化纤装备技术研发、技改走向的重要力量。

  欧瑞康:展出多种新品与解决方案

  欧瑞康化学纤维事业版块是世界领先的化学纤维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欧瑞康巴马格和欧瑞康纽马格两大产品品牌。展会上,欧瑞康重点展出工业4.0解决方案和巴马格十二项创新技术、纽马格丰富的产品系列。

  工业4.0系统与客户服务解决方案

  欧瑞康此次展出重头戏在于创新的欧瑞康化学纤维工业4.0系统与客户服务解决方案。有了智能的“POC - 工厂运行中心4.0”系统控制软件提供的新功能和服务,生产商现在可以持续掌握所有工艺的基本情况- 从缩聚、纺丝、加弹直至下游进一步的处理工序。这可以帮助客户提高系统效率,节约能源,有效部署资源。欧瑞康以此向制造商展示他们如何来优化未来的生产过程- “走进未来”。

  欧瑞康展台上,观众们体验了运用微软公司最近推出的Microsoft HoloLens全息眼镜增强现实感的360度纺丝厂之旅,深入了解Oerlikon的“预测性维护”概念。考虑到面向未来的服务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欧瑞康决心为客户打造化学纤维生产的未来。毫无疑问,这将最终为市场领导者改善纱线质量,提供更为环保的可持续生产流程。在此,该事业板块还展现了其12年来倡导的节能环保理念,推出全新的回收解决方案- “再生PET切片的增值解决方案”。

  欧瑞康巴马格:展出12项创新技术

  欧瑞康巴马格是涤纶、锦纶和丙纶等合成纤维纺丝设备以及加弹机设备的全球市场领导者,专注于CP、POY、FDY、DTY、工业丝(IDY)以及扁丝和单丝的产品与服务,在展会上单独展示了12项全新的化学纤维纺丝解决方案。

  WINGS POY系列增加了一名新成员,即可用于处理高旦的WINGSPOY HD。新型卷绕机扩展了其导丝辊系统,为满足高达500旦的聚酯POY高旦丝的要求而特别设计。如今联合EvoQuench环吹冷却系统,还可以生产出具有突出性能的高旦超细纤维。与同样专为高旦丝设计的eAFK加弹设备结合,欧瑞康巴马格因而推出“从熔体到牵伸变形丝”的整体理念,可生产高达450旦的涤纶DTY,成就其独有的欧瑞康巴马格DTY质量。

  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量身打造的半消光和三叶有光丝的专业技术(WINGS FDY SD / WINGS FDY BR)。WINGS FDY PLUS和WINGS FDYPLUS eco能根据不同的个性化要求,提供更具有商业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EvoQuench环吹冷却系统作为聚酯超细纤维纺丝工艺中的核心组件,现已扩大了其工艺窗口,也可用于尼龙加工。由此,欧瑞康巴马格成为首家可提供适用于超细POY和FDY两种工艺的高品质尼龙6系统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