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7 18:40
被考古专家鉴定为南宋晚期文物,被命名为“宋代官窖”。元、明之际,茅台一代出现“回沙”工艺,酿酒作坊陆续兴建。播州军民宣抚使杨汉英(西南杨家将)向朝廷特供仁怀酿造的烧酒,深得忽必烈欢心,加封其封地甚多,杨汉英成为贵州大的土司之一。杨汉英与茅酒清朝初年,茅台回沙工艺逐渐定型,茅春、茅台烧春、回沙茅台等成为西南市场的佼佼者。“回沙”二字就是酱香酒生产的工艺,经过多代酒师探索总结,逐步形成酱香酒的工艺特点,高温堆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造沙、回沙、多轮次发酵蒸烤取酒、陈酿及勾兑等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艺。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川盐入黔。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刺激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
茅台酒的制作五斤粮食一斤酒,九蒸八酵七取酒。(高粱与大曲的比例为1:1)茅台酒前后制作工序耗时约5年:①生产基酒1年;②基酒存储1年后盘勾;③盘勾后,存储2年勾兑;④勾调后存放半年以上。曲以小麦为原料,小麦粉碎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入模具木盒;由踩曲年轻女工人赤足站在盒子里踩实。端午踩曲(端午时节五月初五)随着茅台酒产量的不断扩大,用曲量大幅增加,如今踩曲已不限于端午时节,而是整个伏天都可以;
商贾们喝到茅台美酒,并带往外地,茅台酒被冠以“黔省”的名号,远近闻名。道光年间,诗人郑珍到仁怀直隶厅做客,写下“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的诗句。茅酒声名鹊起咸丰年间,黔北一带杨龙喜领导农民起义,朝廷派镇压,战斗在茅台打响,村寨被夷为平地,茅台多家烧坊被毁于战火,茅台酒生产中断。恢复生产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大盐商永隆裕盐号老板遵义人华联辉听母亲对曾经喝过茅台地区的酒念念不忘,便派人去茅台寻酒,却发现茅台地区的酒坊早已荒芜,于是萌生为母亲酿酒的想法。华联辉为母酿酒同治二年(1863年),华联辉创建成裕烧坊,又更名为成义烧坊(华茅),茅台酿酒业逐步恢复和发展。光绪五年(1879年),仁怀大地主石荣霄(又名王荣)、飞天茅台是严格按照坤沙工艺酿造的,也就是“大曲酱香12987生产工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一年的生产周期,其中高粱的破碎率要严格控制在20%以内,几乎是成整颗状态,因为高粱不弄碎,导致出酒慢,就需要七次取酒。而这样出来的酒口感是最好的,不足就是生产周期长,从投料到出厂需要经过30道工序,165个环节的打磨,需要5年时间。王子酒则属于碎沙工艺,就是将高粱全部粉碎,碎料发酵得很快,周期相对较短,出酒率大大提高,也不需要七次取酒,两三次就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