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18:41
曲块踩好后,装仓,10天后“翻仓”(将曲块上下翻转);30~40天后即可出仓,一块合格的酒曲生产用时为3~5个月。制曲温度:62℃左右过程耗时:2次翻曲,40天成熟,再存放半年以上。为何选择端午制曲:①端午时节正是小麦成熟之时,农民把富余的粮食用来酿酒。②夏季气温高,多雨潮湿,空气中微生物群众类多且活跃,利于制曲。为何使用女工踩曲而不使用男工或机械制曲:用女不用男①身体轻盈,踩曲时力度正好,不易将曲坯踩实,影响发酵。②高温下制曲,女性从生理上比男性耐热,同时,汗液量也相对较少,能确保酒曲的酸碱度不会产生明显变化。用人不用机械①机械压制的酒曲过于紧实。②发酵时,内外温差大,散热差,曲子断面中心容易发生烧曲现象。字义:根据方言音译,指完整的沙(高粱)。破碎率:20%左右特征:出酒率低,品质好,核心工艺就是的“回沙”工艺(两次投料,九蒸八酵七取酒)
一部茅台酒史,即茅台镇的发展史,半部贵州酒的发展史。说起茅台,有人想起茅台镇,有人想起飞天茅台,还有人想起茅台酒厂。伴随着酱香酒的大热,全面客观的科普茅台(镇)酒史成为重要课题。很久很久以前,濮僚部落(仫佬族的祖先)居住在茅台镇,那时漫山遍野长满马桑树,那时茅台镇被称为“马桑湾”。后来濮僚部落在赤水河东岸发现泉水,于是砌了一口四方井保护泉眼,方便人们饮水,时间一长,“马桑湾”被“四方井”代替。马桑湾与四方井濮僚人筑土台祭祀祖先,土台上时常长满茅草。濮僚人在长满茅草的土台上祭祀祖先,对先人开荒破草表示崇敬,于是神圣的“茅台”横空出世。“茅台”的由来元朝,县以下分设寨、村、坪、部,被命名为“茅台村”,又称“茅村”。明朝,茅台村修建万寿宫,建有方便客商进宫烧香拜佛的半边桥,因此茅台村被称“半边桥”。后来,赤水河沿岸修建九座大庙,其中观音寺、灵仙寺、禹王宫各珍藏一面东汉铜鼓,茅台村因此又名“云鼓镇”。清乾隆时,开凿赤水河道,茅台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时人称之为“仁岸”。由于水陆畅通,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茅台一度改名为“益商镇”,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茅台镇酒口碑差。茅台镇酒的名声不是一般的差,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商业观念的矛盾,造成了种种乱象,列举三个:假冒伪劣。这做派为茅台人不耻,大多数不屑于染指。譬如酒精酒,到目前为止每天只进货1罐车,还做贼一样偷偷摸摸。正是这个少数,搞坏了茅台镇酒的名声,坐实了有假酒。外来不良商业行为。窖藏、原浆、9块9之类,都是外来贴牌先搞,引发假酒泛滥。销售不诚实。茅台镇几乎每个人都在卖酒,一个人卖几家的酒。假如十个人里出现一个欺骗客户的人,整体形象就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