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温度是鹅胚胎发育最主要的因素。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对于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适宜的孵化温度是鹅胚胎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正确掌握和运用孵化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首要条件。孵化过程中给温标准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在给温范围内灵活掌握运用。小型鹅种给温应稍低于中、大型鹅种;夏季室温较高时,孵化温度应低于冬、春季节等。虽然胚胎发育对孵化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超过给温范围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因为鹅胚对稍高于或低于适宜的范围是敏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高温对胚胎的致死界限较狭,危险性较大,如果胚蛋温度达到42℃,经2~3小时就可以造成胚胎的全部死亡;低温对胚胎的致死界限较宽,危险性相对较小。
由于鹅蛋的脂肪含量和热量水平比鸡蛋、鸭蛋高,所以孵化温度应比鸡、鸭蛋低,孵化初期,胚胎的物质代谢处于初级阶段,产热较少,又无体温调节能力,需要比较稳定和稍高的温度,以刺激糖类代谢,促进胚胎发育。温度过高,易使心脏和血管过度疲劳而出血,出现死亡现象。孵化中期,随着胚胎的发育,体内产热逐渐增加,孵化温度应适当降低,孵化后期,胚胎产生大量体热,这是可以利用胚胎的自温进行摊床孵化,如果在出雏前不降低孵化温度,就会妨碍体热的散发,聚积有害的代谢产物,致使胚胎死亡。孵化期内孵化温度总的要求是前高后低,在孵化的中、后期严防超温。立体孵化器常采用以下两种施温方案。
恒温孵化(分批入孵)通常孵化器内有3~4批种蛋,充分利用胚胎的代谢热作为热源,以满足不同胚龄种蛋对温度的需要,即可减少“自温”超温,又可节约能源。采取恒温孵化时,新老蛋的位置交错放置,这样老蛋多余的代谢热被新蛋吸收,解决了同一温度条件下新蛋温度偏低、老蛋温度偏高的矛盾,从而提高了孵化率。一般机内空气温度控制在37℃。这是在种蛋来源不足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的孵化方法。
变温孵化(整批第2天38.5~39℃,第3天38~38.5℃,第4~21天为37.8℃,22天以后转入摊床孵化。
二、湿度
孵化期内,湿度对胚胎发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