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收藏不是沽名钓誉、好大喜功的事情。走到今天,我们一直很低调,不想太张扬,也很少到处宣传。现在的陶瓷界邪风很盛,尤其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拍卖中创出天价后,内地冒出来了数不清的元青花,甚至讲农民家里都有几十件。最近又有人拟定了元青花鉴定师的资格评审标准,在山东、景德镇、广东、上海等地,召开了多次元青花国际研讨会。在广东的会议里,竟有一项议程是:天民楼的元青花介绍,并多次把我列入出席嘉宾名单之中,可我根本不曾出席,何谈介绍。在他们出的一本元青花鉴定标准里,好多图片都是我们的藏品,却不曾得到我们的授权,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对此,我是很反感的。我们的收藏不是为了投资、赚钱,办展览也不是炫耀自己,而是让这些藏品,发挥它们的社会功用。天天藏在家里,岂不是一种浪费。当然,也有不愿意公开的人,他们有他们的考虑。我们愿意公之于众,但是出于安全考虑,也会有一定的范围。目前,这批藏品的归属,也是一个问题。自己办博物馆,我们没有这个能力维持。原本想像英国伦敦大学的大维德基金会那样,把这批藏品和一个学校挂钩,给学校用于开办这方面课程,培养人才。现在全世界瓷器方面的专家,几乎都出自那个基金会。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基金会的藏品,据说已转手给了大英博物馆。学校养不起,办不下去了。前车之鉴在此,看来我们的想法也很难实现。虽然已有很多大学对我们这批收藏有兴趣,但谁又能保证,将来的下场不会也像大维德基金会一样呢。因某一位校长的喜欢而兴,也因他的离职而亡。找不到一个可靠的栖身之所,如何放心把女儿嫁出,只能自己养在深闺了。搬运工、保管员、清洁工都是我一个人,万事都亲历亲为,不能假手于人。虽然很辛苦,但看着又很开心,苦中有乐吧。每当有些专家、学者过来,大家一起来欣赏,交流心得,研究问题,真是很高兴、很愉快的人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