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古玩拍卖 瓷器玉器名人字画鉴定拍卖

名称:香港古玩拍卖 瓷器玉器名人字画鉴定拍卖

供应商:上海君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枚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金沙江路1038号6楼君御国际

手机:18252653431

联系人:王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80020742

更新时间:2021-03-12

发布者IP:116.226.107.22

详细说明

  香港君御文化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

  收藏知识

  1.要入对门,路子要正。

  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讲特别重要,一旦路子走错,可能终身都难纠正。我见过花费巨资错买了许多赝品,而至今执迷不悟者。初学者要从瓷片标本入手,不要开始就买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高起点”。

  2.多看少动,戒除贪欲。

  多看权威书籍、图册,多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多看实物,经常到博物馆去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但这只能是宏观的感悟。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不能上手,如同隔靴搔痒,很难掌握微观特征,故有它的局限性。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上手瓷片标本。在市场中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很多人认为自己学习了一定的理论、实践知识,就想到市场去捡漏,这样几乎百分之百“中招”。

  3.研究揣摩,提高悟性。

  搞收藏“悟性”很重要,“悟性”从何而来呢?靠研究、靠比较、靠分析、靠揣摩。对瓷片标本要反复研究、仔细琢磨,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你的悟性就能提高。

  4.广交藏友,参加收藏组织。

  初学者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4]

  瓷器历来都是收藏界中的重要部分。针对那些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修养,有特定的文化收藏追求而热衷于古陶瓷收藏的收藏之友,笔者总结出古陶瓷收藏三个要诀:收藏启蒙入门阶段要诀:一不收新、可收旧;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要诀:二不收旧、可收老;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要诀:三不收老、可收古。

  第一阶段,所谓“不收新、可收旧”,即是指,处在收藏启蒙入门阶段,除了当代特指文革(1966——1976)后的新瓷工艺品不收藏之外,所有旧的、包括老的、古的一律可收;这一时期主要练辨新瓷的眼力,凡崭新出窑的瓷器一律不收。

  第二阶段,所谓的“不收旧,可收老”,即是指处在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辨新器眼力已练就,接下来要练辨“旧器”的眼力。这里的“旧”,文物商店经营行业里特指新中国建国初期至“文革”(1949——1966年)的藏品,行话俗称“旧货”,因为1949年前的藏品就直接称民国货了。也就是说,处在第二阶段,除了新货、旧货不收外,可收“老(器)”,即民国、清朝、明朝的器物,而更“老"的“古器”,指的是元朝以前的器物。这一时期主要练辨“新器”、“旧器”的眼力,凡“新器”、“旧器”尽量不收。

  第三阶段,所谓的“不收老、可收古”,即是指处在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辨“新器”识“旧器”的能力早已解决,鉴定明清民国瓷器也非常在行,接下来就要向元以前的高古瓷器进军,即向晋唐宋元的瓷器收藏进军。“可收古”,即主要收元以前的“古瓷器”,文博专业术语叫做“高古瓷器”,古玩业行话叫做“老窑瓷器”。唯有真正懂得收藏鉴赏研究晋唐宋元瓷器的收藏家,才有可能成为学问渊博、历史修养高深的古陶瓷收藏鉴赏研究大家。而很多企业家型的瓷器收藏家收藏到明清官窑瓷器就停滞不前了,这是因为他们还缺乏深厚的古陶瓷收藏的历史文化修养。

  至于古陶瓷收藏鉴赏研究阶段的进一步延伸,继续向前推进,专题收藏鉴赏研究秦汉陶俑,春秋战国、商周原始青瓷,史前彩陶者,属于更有学术收藏境界者。[5]

  折叠编辑本段收藏专业术语

  棕眼:瓷器表面极小的棕色釉点。

  冲线:瓷器受到冲击形成的裂纹。冲线若在口边,可能在受到冲击时继续加长。

  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

  鸡爪纹:瓷器上范围较小的放射状裂纹。

  磕边:瓷器边上的小缺,一般对瓷器的保管影响较小。

  自然开支:瓷器年久,釉面出现局部或整体的冰裂纹,与哥釉的工艺开片不同。

  窑裂:烧制时出现的裂纹,区别于使用造成的裂纹。

  做旧:将现代仿品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消除火光,加上包浆污垢以冒充老器。

  剥釉:胎釉结合不好,年久胎釉剥离。早期青瓷常有这种现象。

  爆釉:釉下的大气泡在使用时破裂,露出胎。晚清有些瓷器有此现象。[6]

  折叠编辑本段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说到陶瓷,人们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瓷器,人们普遍认为陶瓷就是瓷器 ,其实不然,陶和瓷还是有区别的,先有陶再有瓷,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已经开始制作并使用陶器了,到了商周时期才逐渐由陶转向瓷的。那么,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呢?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如下:

  一、使用原料不同。制作陶器使用的是普通粘土,而瓷器制作使用的是瓷土,为高岭土。陶器质地粗糙,瓷器质地细腻光滑。

  二、烧成温度不同。烧造陶器一般需要900度的温度,烧造瓷器的温度更高,为1300度。

  三、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四、两者胎体含铁量不同。陶胎含铁量在3%以上,而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陶器胎体一般呈红色、褐色或灰色,且不透明;瓷器胎体为白色, 呈现透明至半透明状。

  五、釉料不同。陶器表面不施釉料,瓷器表面是施釉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