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袁大头在战争的炮声中,古老的中国社会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巨变。在货币领域,从以两为单位的银锭,逐渐向以元为单位的银币转化,并由外国设计制造向国产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白银在中国大陆的货币领域销声匿迹。除了为平抑上海金融秩序及和平解放西藏时用旧钱模铸造过民国银币外,民众只能在文革“破四旧”时和博物馆中见到清末和民国时期的银币。
上世纪80年代收藏热的兴起,使原本用于熔炼白银的银元华丽转身,成为了收藏品中的一员,特别是近年来,火热的收藏投资不仅使海外银元倒流,也催生出了水平越来越高的赝品。这些被收藏和投资追宠的银元,主要是清末民初的中国银元和同期的外国银元——西班牙的“双柱”、墨西哥的“鹰洋”、美国的“贸易银”、日本的“龙洋”、英国的“站人”和法国的“坐人”等银元。
晚清时期,因外国银元大小统一,重量适中,在使用中少了切割携带之劳而广受欢迎,由此导致白银外流,清中有识之士主张开铸银元。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廷在上海首铸银币,主币计重七钱三分为一元,并铸行一元、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五等为一套,其中的一元币比外国银币重一分,后恐引起民间私熔取利之弊,遂改铸七钱二分为一元,与外国银元的重量相同,各省竞相仿效。至民国初年,铸行银元数百种,有的铸量过亿,有的仅存样币数枚。
新中国对货币体系进行了改革,版人民币以百、千、万元为单位,第二版人民币确定以分、角、元为单位,除镍制分币为辅币外,金、银等贵金属彻底退出货币体系。晚清、民国时期铸造的银币,被国家部门收购、熔化,转成工业用材。那时,一枚26克的银元,收购价沿着一元、五元、十元、十五元的阶梯缓慢上行,与今天十元一克的银价有着天壤之别。
改革开放后,银元进入收藏领域。为买到银元,收藏者出价必须高于国家收购价,并冒着扰乱金银管理秩序、文物和投机倒把等多重罪责的风险。这一时期的银币市价稳定,普通银元价格徘徊在20至30元间。“袁大头”因特殊的历史背景,庞大的数量,成为银元市场价格的基准。80年代初,“袁大头”每枚20多元,十年间,“袁大头”才升至45元。同期的“孙小头”市价在40至43元间,“四川军”银元价格与“孙小头”相同,“帆船”银元在55至60元间,“北洋造”“湖北省造”“造币总厂”“江南甲辰”龙洋的价格百元左右,宣统三年造“大清银币”价格略高。外国银币中,西班牙“双柱”、墨西哥“鹰洋”每枚65元左右,英国“站人”银元每枚50元,法国“坐人”银元每枚45元,日本“龙洋”每枚45元。
袁大头银币中华民国三年--------价格:RMB2,250,000----日期:2016-03-13
袁大头中华民国三年造银币------价格:RMB2,350,000----日期:2016-12-25
民国三年双袁大头银币----------价格:RMB3,410,000----日期:2016-06-09
袁大头中华民国三年造银币------价格:RMB1,640,000----日期:2017-03-09
民国8年袁大头底座一枚----价格:RMB2,430,000----日期:2016-11-08
民国十年袁大头成--------------价格:RMB1,230,000----日期:2017-05-23
袁大头中华民国三年造银币------价格:RMB2,710,000----日期:2017-01-27
民国九年袁大头银一枚----------价格:RMB1,480,000----日期:2017-07-22
中华民国三年双袁大头银币------价格:RMB2,150,000----日期:2016-05-01
袁大头银样币中华民国三年------价格:RMB2,510,000----日期:2017-07-09
台湾《民生报》1993年8月3日刊发一则“袁大头行情节节涨”的文章,被上海报刊转载,“袁大头”市价迅速由45元攀至60元,一个月又回到起点。此时,港台地区的“袁大头”壹元银币已由1991年的200元新台币涨至300元新台币,中圆银币涨至1200元新台币,壹角银币涨至500元新台币,贰角银币涨至100元新台币,其中,民国九年(1920年)铸贰角“袁大头”银币2万元新台币。壹元签字版“袁大头”银币的市价为15万元新台币,中圆签字版“袁大头”银币为8万元新台币,壹角和贰角签字版“袁大头”银币的市价7万元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