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锥形玉器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对周边地区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约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200年,主要分布于当今的浙江省和江苏省,以太湖流域地区为中心。
良渚文化是高度复杂化的等级社会,各聚落群之间存在着级差和等级,体现在聚落规模的大小和聚落内部的社会结构上。比如作为良渚文化中心址的良渚遗址群,以良渚古城为中心大约有42平方公里,加上新近发现的位于古城西部的面积为8平方公里的水利系统,总面积逾50平方公里,而水利系统所保护的良渚遗址分布的密集区域达100平方公里。良渚古城中心有莫角山大型礼仪性建筑基址、反山王陵,以及扁担山、卞家山等组成的外郭结构。在高等级聚落内部,社会集团的等级表现在生活的居址和死后的墓地上,墓地的营建和规模、墓葬的葬制和礼仪,尤其是反映古玩手工业水平的随葬品更是这方面的集中体现,玉器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不但反映了当时的原始宗教信仰,而且体现了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和地位。
良渚文化墓葬除了少数位于现在的水位线以下,保存较好之外,大多数都埋设在人工堆筑营建的高台(坟山)上。不过一般等级的聚落中生活区和丧葬区并不区分,墓葬就埋设在房前屋后,只有高等级聚落才有专门的高台权贵墓地。权贵墓葬多有复杂的棺椁结构,如置放独木棺的棺床或枕木,再套框形的椁。不过江南潮湿,土壤多酸性,墓室又有一定的空间,保存很差,甚至遗骸全无,所以墓主的性别常不能鉴定,只能通过随葬品的组合关系进行判别。
崧泽文化墓葬中,随葬璜、纺轮还是石钺是两性的重要标识。在能够鉴定墓主性别的崧泽文化墓地中,凡是随葬璜和纺轮的,基本为女性,随葬石钺的一般为男性,青浦崧泽、昆山绰墩均如此,这与同时期凌家滩文化墓地中璜、钺同墓共存,没有男女性别之分有着鲜明的区别。
良渚文化玉珮------------------价格:RMB1,210,000----日期:2016-11-16
良渚文化或晚期玉琮------------价格:RMB1,910,000----日期:2016-02-01
玉琮--------------------------价格:RMB1,960,000----日期:2017-01-22
良渚文化玉琮王国宝--------价格:RMB2,380,000----日期:2017-04-11
良渚文化勾连云玉珮------------价格:RMB1,580,000----日期:2017-04-20
玉锥形器----------------------价格:RMB3,790,000----日期:2017-03-08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黄玉镯------价格:RMB1,140,000----日期:2017-04-01
良渚文化兽面纹满旋纹冠状器----价格:RMB3,470,000----日期:2017-06-10
玉琮--------------------------价格:RMB3,970,000----日期:2017-01-22
良渚文化白玉浸色雕锥形器------价格:RMB1,820,000----日期:2016-07-04
作为女性标识的璜,在良渚文化时期的使用非常短暂,到了良渚文化中晚期璜就基本不见了。良渚古城外东北的瑶山遗址,位于天目山余脉的一座小山丘上,海拔约36米,依托山丘堆筑营建,是一处回字形祭坛和墓葬复合的高等级墓地。13座墓葬分为南、北有序两列,南列M12为核心墓葬,墓地整体保存完整。北列墓葬随葬璜、成组圆牌、纺轮,不见南列墓葬中的玉石钺钺、三叉形器、成组锥形器、琮,显示了鲜明的性别特征。北列墓除了M11墓坑大、玉器数量丰富、品种多样之外,其余墓葬玉器数量和品种远远少于南列,女性地位虽逊于男性,不过人数大致与南列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