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公司行业:古董拍卖
-
适用范围:全国
-
服务项目:拍卖.网拍
- 产品优势
-
产品特点:
本公司旨在通过拍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中国艺术品在上的地位和影响;为海内外收藏家和机
构提供一个物畅其流、物尽其用的高层次、高品质的文化交流空间。
-
服务特点:
本公司扩大经营业务和范围,共同发展,正式确立“公司”的文化艺术品牌。爲的服务广大客户,公司制
定拍卖、住宿、接送、饮食一条龙服务计划,实施住宿、接送、饮食的服务计划,真正做到以客户爲中心
,实现客户利益的化。
以上所谈的只是清代近百年来书画装裱的一般情况,当然,不论轴、卷或册页,都还仍然有一些是用纸来装裱的,其中,尤以册页更多一些。有些人认为用绫绢装裱书画比较讲究,可以显出堂皇的气派,其实这样容易磨损画面,远不如用纸来装裱能地保护画面。清代有些收藏家,对书画的装裱形式及用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如梁清标就请专人为他被背书画,清代吴其贞《书画记》云:“扬州有张黄美者,善于裱背,后为梁清标家装。”梁的书画轴多用碧云鹤斜纹绫天地,米黄细密绢圈,有些用副隔水,有些不用副隔水,这要视画本幅的长短而定,两条绶带与副隔水或绢、绫圈同,包首用淡黄绢,轴头用红木或紫檀制成。书画卷则仿富和装,隔水、天头都是云鹤斜纹绫。精选较好的旧锦做包首,白玉别子和轴心。凡是经过重裱的都有梁氏自己的题签。艺术品有时因各种原因难保“十品”,尤其是古玩,经历岁月沧桑,常难达十分之完整度。当一件精彩但有残损的作品和一件品相完善却平庸的作品在你面前,您如何选择?收藏的原则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鉴定书画的辅助资料鉴别古书画,除了书画本件,还要找一些有关的材料作辅,这就是:碑帖刻拓本,照相影印本,可以补充原件,“弥补”材料的不足;尤其是古书画著录等文献,对考订有关问题很有用处。前者是代替品,后者则是我们提高自己识别力的重要资料。(一)碑志刻拓本碑之名始见于周。《说文解字》解释为“竖石也”,是竖在地上的石头。古时候的碑有三种,其功用也各不相同。一、宫中之碑,是用以观测日影,辨别方向,识别时间的。《仪礼?聘礼》郑注:“宫中必有碑,所以识景(影)引也。”二、祠庙之碑,是祭把时用以拴牲口的。机记?祭义》:“既入庙门,丽于碑。’孔疏:“君牵牲入庙门,系著于中庭碑也。”很清楚地说明了祠庙之碑的用途。三、家墓之碑,立于幕穴之旁,中间有孔,孔中穿绳,作为下棺入穴之用。《释名?释曲艺》:“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辘轳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初的碑都是没有文字的。后人触景生情,因情生义,情不自禁地在碑上书刻文字用以记事、记功,遂成为今日的碑。后人把石上或砖上刻的文字,用墨拓下,并装潢起来变为书法艺术欣赏品,也可以作为文献史料,于是拓本也就成鉴定墨迹的辅助资料了。本来古玩收藏就是“抱残守缺”,不宜有过分的求全心理。另外,核心部分和关键部分如果缺损也必须放弃。比如明代德化窑观音像,如果缺一手,可藏;如果缺在头脸部,则不可藏。
(4)我们看到大约从唐宋以来书画用绢,其制作规格,只要同一地区生产,用同一种精粗的丝,制成同一等级的东西,如果仅从制作上来看,不易区别其生产的年代。有的专家比如徐邦达先生曾以康熙时上有玄晔书字的“贡绢”同南宋院绢比较。除新旧气息不一样以外,其它质料、形制方面几乎相似。如果两者的制作年代相距更短,就更难识别其时代了。(5)我们还看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期的绢,因地区不同,织法也就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因各地区社会生产发展情况不一样,某一些地区的织绢技术已经发生变化,而在另一地区,还继续沿用旧的技术方法。不论是上述哪一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制成品上,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