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28 10:03
八大山人瓷器价格如何评估是如何定价的?
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统托,后名耷。八大山人为明江西戈阳荣庄王朱奠壏九世孙。生于明天启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享年八十一岁。幼负性绝慧,早事诸生业。明亡,甫弱冠,佯装喑哑。三十九岁,遯迹江西奉新山耕香院,从颖学弘敏大师学,薙发为僧,释名传綮,曾藏八大人觉经,遂自号八大山人,或谓寓"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又谓其署名,喜以草书连缀笔画,视之,八大二字有似哭字笑字,山人二字有似之字,合而读之,类哭之笑之,皆隐约有玩世之意。
八大山人即为朱耷,明末清初非常著名的画家。他本人也曾在瓷器上面作画,但十分稀少,正如楼上所言,在故宫有。但是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写有八大山人字样的器物多为晚清民国的产品,他们主要是仿八大山人笔意,而不是他本人所制。当然近现代也有赝品,需明辨之。
明清交替之际,满清得了政权,做了皇帝,大搞“文字狱”,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所以当时的文人有苦不能言,可不说又难以平复内心的悲愤。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同时他又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玄孙。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奇奇怪怪的变形画来隐喻表现想法。
1937年,日军自踏上中国领土之日起,就轰炸中国文化机关,抢劫中国文物,直至日军战败投降,其以轰炸、焚烧、抢夺为主要手段的破坏中国文物的罪恶活动一刻也未停止过。战时中国公私文物损失十分惊人。
全面抗战爆发前,全国比较有影响的博物馆37家。战事起后,故宫博物馆所藏之文物珍品多迁至四川、贵州各地保藏。国立中央博物馆筹备处也迁四川李庄继续筹备。但各省设立的博物馆则以战事影响,或迁移,或停办。如广西省立博物馆三度改名,文物四度迁移,损失严重。1944年全国仅存博物馆18家,较战前减少一半以上。其他如附设于学校或图书馆中的博物馆则有四分之三被毁。
文物、古物的损失十分严重,仅江浙沪一带,就有多家博物馆被毁。上海博物馆于八一三事变中为日机所炸毁。日军占领上海后,破坏和掠夺文物书画之事时有发生。1942年8月,同文书院的日人铃木率领二十余人前往上海世界学校,破门窗而入,企图将藏书和乐器运走。该校存有古乐器二百余件,中国经史子集数千部,名人书画数百件,外文书籍数千册,如果上述文物被劫,将是重大损失。后经多方交涉,才未被运走。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档案史料文献。据《申报》报道,1940年12月20日,日军用斧头劈开房门,将上海市财政局档案强行抢走。同月30日,又劫走上海市公用局档案12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