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明 黄花梨交椅6944万人民币
明 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4312万人民币
清乾隆 黄花梨云龙纹大四3976万人民币
明 黄花梨灵芝如意月洞门3584万人民币
明末 黄花梨独板围子马蹄3220万人民币
明末清初 黄花梨独板大翘3220万人民币
明末清初 黄花梨大四件柜2990万人民币
清康熙 黄花梨独板架几2357.5万人民币
明 黄花梨四面平带翘头条2352万人民币
黄花梨 - 史料记载
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中国广东、广西有此树种,但数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进口。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
《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
《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书中还指出,海南檀木质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用。所谓花梨木品种当在两种以上,而黄花梨即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所介绍的“海南檀”。
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说:“花梨为山梨木之总称,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质均极坚硬而色红,惟丝纹极粗。”
中国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明《格古要论》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广人多以作茶酒盏。”
侯宽昭的《广州植物志》介绍了一种在海南岛被称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为海南岛特产,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红褐色,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作为一个出色的职业古董经纪人,历数客户千二八百,大多是以收藏爱好者为主,少数带来实物实属家中所传之宝物。此些客户归纳分为:
第一,古玩收藏真正的爱好者,大多是收藏经验丰富,收藏多年的大藏家、老藏家;
第二,古玩艺术品投资人群,其又分为古玩古董初级投资者和资深投资者;
第三,古玩古董交易市场的投机者,以小博大之心侧重之人。
俗话说:“人上一千,各形形色色”从事古董交易拍卖行业以来,悉数手中客户,无论哪种客户,手中多少都有假数藏品。藏品由来之故事更是多者万千。有亲眼看着从土里挖出来而花重金买得的;有家中父辈因喜爱收藏而留给儿孙的,也有自己奔赴于周边而费心寻觅的。种种行径都引来他们对自己手中藏品的真实可靠性的信心增强,致使即使有行内资深人士指出破绽自己也不以为然。由于工作原因,我常有机会同国家考古行业和馆藏老师们的碰面和交流,现在古玩行业经济日益增显,引得社会大量资金注入,所以更是引起造假者制造伪品而滥竽充数,利用藏家利益熏心的心理大造假物。且手段繁杂恶劣。更有甚者寻找墓坑埋起伪品将买家喊到现场现挖现卖,行内称为埋地雷。为了避免藏家再被造假者所欺迷,希望各藏家不要相信市场造假手段。在信息业如此发达的现在,就连大山里的老农都知道,在政府平台力推古文化的行为下,老东西都可以卖高价,所以现在古董行业几乎无漏可捡。希望藏家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提高警惕。保险起见,可以找适合自己的古董投资公司或古玩古董经纪人帮自己把关,但是要依靠权威鉴定机构和正规行业老师,不可轻信行内玩家出身的玩家们。避免自己上当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