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幅化
近年来,国外清棉机有向宽幅化发展的趋势,如美国的克罗斯洛尔开清棉机全程1500mm宽。国内也逐渐向宽幅化过渡,宽幅化有以下优点:
(1)可以做到进一步精细抓棉。抓棉机幅宽由1500mm增加到2300mm;每次抓取包数可由3包~4包提高到5包~6包,对瞬时混合有利;
(2)可以进一步提高开松及除杂效率; (3)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4.3 全流程棉流输送均匀稳定的控制系统
清梳联过去采用终端控制,即通过梳棉机自调匀整装置控制生条重量,使之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但机组内各机台间的供应控制采用“开、停、开”的控制方法,机台停车以后由于纤维自重的影响,棉层密度发生变化,在输送过程中首尾喂棉密度不同,尤其是第一台梳棉机和最后一台梳棉机间的差异更大,因此,先进的清梳联均采用全流程无停车跟踪连续无级喂棉控制系统,使整个喂棉系统由原来的“开、停”方式,达到棉层密度稳定均匀的目的,生条重量波动小,台间差异改善。
4.4 异性纤维杂物自动检测清除系统
棉纺厂使用的原棉中常混有异性纤维和杂物,在一般的纺纱过程中很难除去,纺成纱、织成布后,严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用异性纤维自动检测系统代替人工拣除原棉中异性纤维、杂质,系统清除率可达80%以上。保证残留的异性纤维、杂质即使在纺成纱、织布以后在质量允许范围以内。
我国的清梳联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过程,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掀起了现代清梳联开发研制的新高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郑纺机引进德国特吕茨勒公司清梳联全套生产线4及加工工艺,生产全套清梳联设备。青岛纺机研制开发了FA232型、FA203型、FA203A型高产梳棉机并开发研制出了全流程清梳联设备。金坛纺机厂研制开发了配套清梳联的开清设备。这些设备大部分具有现代清梳联技术特征:
(1)生条质量上新水平,能适应纱线新标准的要求,明显优于传统卷喂工艺; (2)具有适应多品种生产的功能;
(3)普遍采用微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和自调匀整、连续喂棉,真正实现了机电一体化;
(4)单元机台走向成熟,安全性可靠性高;
(5)具有设施齐全的故障报警、火星、杂物探测装置。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国内投入运行的清梳联设备约650余套,其中国产清梳联大约有250余套。现在已有各种类型的国产清梳联组合可供使用厂家选择,它们是:
(1)郑纺机全流程清梳联设备;
(2)青岛纺机全流程清梳联设备;
(3)金坛纺机开清棉机——青岛纺机FA201B型梳棉机;
(4)郑纺机开清棉机——青岛纺机FA201B型梳棉机;
(5)郑纺机开清棉机——青岛纺机FA203型梳棉机;
(6)金坛纺机开清棉机——西北机器厂FA211B型梳棉机(配BDT019型抓棉机);
(7)台湾明正开清棉机——青岛纺机FA201B型梳棉机;
(8)台湾王田开清棉机——青岛纺机FA201B型梳棉机;
(9)台湾明正开清棉机——胶南纺机FA202B型梳棉机;
(10)台湾三明开清棉机——青岛纺机FA201B型梳棉机;
(11)上海纺机总厂STM——CROSROL全流程清梳联设备。
(12)马佐里(东台)公司也推出国内组装生产的全流程清梳联设备。
清梳联的技术发展
国外清梳联的设想早在1924年已经提出,由于当时的梳棉机产量只有1.5kg/台·h~3.0kg/台·h。每套清棉机要配50台~100台梳棉机,所以在当时只能是一种设想。随着清棉机自动落卷、棉卷大卷装、梳棉机金属针布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梳棉机高产创造了条件。梳棉机的产量由50年代的1.5kg/台·h~3.0kg/台·h提高到现在的100kg/台·h~120kg/台·h,使清梳联在机台配置方面成为可能。
国外清梳联技术用于生产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原始清梳联发展到现代清梳联花费了近30年的时间。因为清梳联的全面推广,在当时技术上要解决以下的难题:
(1)生条长片段不匀、超长片段不匀和重量偏差大;
(2)翻改品种不方便,不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要求; (3)清梳联生产不稳定、故障多。清梳联生产线中一台设备出问题就要造成全线停车。 为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清梳联经历了不断进步、完善、成熟的过程。现在这些问题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清梳联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页显示不全面 详情请访问我们官网。江苏天合纺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