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屋面垫层轻集料混凝土厂商

名称:许昌屋面垫层轻集料混凝土厂商

供应商:大城县邦华保温材料厂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立方米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城南工业区

手机:17731679596

联系人:王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02253504

更新时间:2025-08-11

发布者IP:27.189.246.210

详细说明
产品参数
品牌:邦华
地址:廊坊
颜色:灰色
类别:轻集料
用途:保温隔热
材质:复合材料
产品优势
产品特点: 主要生产销售:挤塑板,聚苯板,石墨聚苯板,岩棉板,玻璃棉卷毡,硅酸铝针刺毯,纳米气凝胶毡,水泥发 泡保温板,聚合物聚苯板,硅质板,橡塑保温管板,保温结构一体化板,珍珠岩,玻化微珠保温砂浆,FTC保 温砂浆,轻集料混凝土等各种保温材料。
服务特点: 本公司各种保温材料规格型号齐全,质优价廉,现货充足,可全国发货。

  许昌屋面垫层轻集料混凝土厂商

  轻集料应用范围:用于屋面找坡,楼地面垫层,厨厕垫层,防潮层和找坡层,具有造价低,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施工简单等显著特点。Cl7.5为强度7.5的结构保温轻集料混凝土,混凝土密度等级范围800-14主要用于既承重又保温的维护结构。(例如CL7.5陶粒混凝土)一般建筑面层内~结构板面完成后,应先铺设水管道及暖通的管线,待管压检验合格后,再做40~50厚CL7.5轻集料混凝土垫层。轻集料混凝土按轻集料的种类分为:天然轻集料混凝土。如浮石混凝土、火山渣混凝土和多孔凝灰岩混凝土等。人造轻集料混凝土。如黏土陶粒混凝土、页岩陶粒混凝土以及膨胀珍珠岩混凝土和用有机轻集料制成的混凝土等。工业废料轻集料混凝土。如煤渣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和膨胀矿渣珠混凝土等。按细集料种类分为:全轻混凝土。采用轻砂做细集料的轻集料混凝土。砂轻混凝土。部分或采用普通砂作细集料的轻集料混凝土。按其用途分为:保温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小于800公斤/立方米,抗压强度小于5.0兆帕,主要用于保温的围护结构和热工构筑物。结构保温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为800~1400公斤/立方米,抗压强度为5.0~20.0兆帕,主要用于配筋和不配筋的围护结构。结构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为1400~1800公斤/立方米,抗压强度为15.0~50.0兆帕,主要用于承重的构件、预应力构件或构筑物。轻集料也称轻骨料,一般指松散容重小于1000公斤/米3的多孔集料。它主要用以配制轻集料混凝土、保温砂浆和耐火混凝土等,还可用作保温松散填充料。轻集料按其形成条件分为天然轻集料和人造轻集料;按其材料性质分为无机轻集料和有机轻集料(如聚苯乙烯膨珠、碳珠等)。有机轻集料因价格较贵,应用较少。无机轻集料按其原材料来源分为:天然轻集料。如浮石、火山渣和多孔凝灰岩等。人造轻集料。如粘土陶粒、页岩陶粒、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沸石轻集料等。工业废料轻集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煤矸石陶粒、自燃煤矸石、多孔烧结料、煤渣和碎砖等。

  北京等城市已限制使用黏土陶粒、页岩陶粒,实际上已无陶粒供应。经研究、实验、开发一种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简称“复合轻集料垫层”)代替陶粒混凝土,此干拌料现场加水搅拌即可施工。复合轻集料是由破碎的废旧聚氨酯颗粒与无机胶凝材料复合而成(单组份),在施工现场加水混合搅拌即可。A型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用于屋面找坡层或抗压强度要求≤1.0MPa的楼面,干密度≤600㎏/m³,抗压强度≥1.5MPa,导热系数≤0.1W/(m.K);B型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用于楼面或屋面垫层,干密度≤850㎏/m³,抗压强度≥3.0MPa,导热系数≤0.25W/(m.K)。轻集料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收到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功能(保温隔热和耐火等)等效益。

  轻集料混疑土就是指用轻粗集料、轻砂(普通砂)、水泥和水配置而成的干堆积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疑土。轻集料混疑土核心用于保温隔热原材料,也可以作为构造原材料使用。一般情况下,相对密度较小的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也较低,但保温隔热特性不错;相对密度很大的轻混凝土的强度也较高,还可以用于构造原材料。美国是轻集料混疑土运用较早、广泛的国家之一。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的轻集料产量已达1万m3,并且以每一年5%~8%的速率增长;1969年,美国就用轻集料混疑土建设了高218m,52层的休斯敦贝壳广场大厦。前苏联于1955年在莫斯科建设了个粘土陶粒中间试验厂,随后在全国迅速推广应用,成为世界大轻集料混疑土生产国。北欧某些国家自二十世纪50年代就发展趋势和运用轻集料混疑土。如丹麦于1959年首先生产超轻陶粒成为当今世界上人均产量多的国家。现阶段,国外轻集料混凝土正向着高强度方位发展趋势,现已配置出65~80MPa的轻质高强混凝土,为发展趋势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