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电工 > 电池 > 蓄电池
美国GNB蓄电池天津总代理

名称:美国GNB蓄电池天津总代理

供应商:北京金业顺达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只

地址:海淀区

手机:18210163678

联系人:孙成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34572359

更新时间:2019-10-15

发布者IP:114.253.111.125

详细说明

  目前通信电源所使用的蓄电池大多是先进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这种电池的每节单

  体电压一般为 2V,以串联的方式组成 48V 或 24V 系统,它起着保护通信设备设施及保障网

  络顺利运行两大功能。在保障通信电源设备设施上,蓄电池与 UPS、开关电源系统一起发挥

  了防止市电电网电压涌、浪、尖峰(跌落)及瞬变、欠压(过压)的作用,有效保护了通信设备、

  防止宕站事故。在保障网络顺利运行上,蓄电池与 UPS、开关电源系统共同起到市电电源中

  断时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的功能,同时还发挥滤出噪声电压,保持通信质量的功能。

  这些电池一旦在通信基站安装投入运行后,几年内不会涉及到更换,因而加强对蓄电池

  的维护,改善其使用状况,从而有效地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蓄电池

  在线检测目前无人值守的在通信电源维护中发挥着不可忽缺的作用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通则规定了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试验内容、要求和周期。

  1.2 本通则适用于现场维护人员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试验。

  1.3 下列人员应通晓本规程 领导人员:生产副总、生产部门经理(主任)、副经理(副主任、经理助理)、专职技术人员。 生产人员:值长、运行值班员、维护班人员。

  2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日常要求

  2.1 蓄电池应每半月进行一次巡视、检查并记录整组电压和各个标示电池电压。

  2.2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核对充放电周期 新安装后的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充放电试验,以后每隔2年进行一次核对性充放电试验,运行了6年以后的阀控蓄电池,应每年做一次核对性充放电试验。

  3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放电项目

  3.1 检查电池表面是否完好无鼓胀变形,电池连接的接触良好,极柱的连接表面无腐蚀。

  3.2 准备好充放电工器具,记录表格及开工资料。

  3.3 确定电池充放电时间和要求放出容量预测值。充足电后进入放电,放电10小时单体终止电压1.90V,最低不能低于1.80V。

  3.4 在充放电过程中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单体电压,总电压,充放电电流。并检查电池发热,充电装置运行情况。

  3.5 充放电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数据分析,对电池的电压有不正常下降,容量不足的电池应单独进行充电或更换处理。

  4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技术要求.

  4.1 蓄电池应处在清洁、阴凉及干燥的远离热源和可能产生火花的地方,室温应保持在16℃~32℃的范围内。

  4.2 蓄电池室内应通风良好,同时排出的气流不得立即回到电池室内,以防室内的氢气含量超过4%而有爆炸的危险。

  4.3 蓄电池不能过电流或过电压充电,亦不能过放电,每次放电完后,应及时充电,需充电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

  4.4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对充电设备及温度等外部环境因素较为敏感。要求充电机要有较小的纹波系数,并对电池有温度补偿功能。电池的充电电压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一般每升高一度,充电电压下降2~4mV。

  4.5 检验电池充足电方办法:电池系统恒压充电到后期,电流减少并趋向稳定值,充电电流连续三小时保持稳定,即表示电池系统已充足电。

  4.6 新装电池系统初始容量达到额定值的95%容量时即为合格。

  5 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方法和步骤

  5.1 充电

  5.1.1 检查电池是否完好无损,记录电池的编号。在具备充电情况下开启充电装置。

  5.1.2 戴好绝缘手套,准备好有绝缘防护的工具,防止工作中遭受电击。

  5.1.3 使用GF型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电时宜采用恒压限流的充电方法进行充电。

  5.1.4 充电时,投充电柜三相交流电源,按下充电柜1~3个模块按钮开关,启动充电柜1~3个模块,装置进入工作状态。

  5.1.5 充电柜系统根据蓄电池的工作状况,自动运行充电程序,控制充电器对蓄电池进行均充或浮充,使蓄电池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

  5.1.6 自动充电程序如下:开机时,系统控制充电器处于浮充状态,同时进行计时并监测蓄电池电流。当连续浮充时间总计达到设置时间或蓄电池电流大于等于5%C10Ah(A)时,系统自动控制充电器转入均充状态。当蓄电池电流小于5%C10Ah(A)时,开始计时,到达设置时间后,系统控制充电器再转入浮充状态。:

  5.1.7 充电柜系统运行自动充电程序期间,也可进行手动设置均充或浮充状态,设置完后系统继续运行自动充电程序。

  5.1.8 可根据蓄电池容量在系统中对蓄电池稳流值进行设定,由于调节范围限定,在设定此值时应遵循以下公式: I输出稳流值=I设定稳流值

  5.1.9 在环境温度为25℃的条件下,2V电池最佳充电为2.27V/只。充电开始时电流应限制在0.25×C10(A)的范围内。

  5.1.10 充电前对蓄电池用万用表实际记录一次,测量出实际与监测电压差值,以后每隔1~2小时应测量和记录。

  5.1.11 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如发现个别电池,端电压差大于+0.10伏,应进行充电使全组电池均衡一致的均衡充电。

  5.1.12 均衡充电采取低压恒压法,充电电压为2.35~2.40V/只,要求每只电池充足电且均衡一致。如果均衡充电后,还有个别电池不能达到正常时,则应单独充电使之正常后,方可入组与电池组一同使用。!

  5.1.13 当整组电池充电结束后,充电装置可转入正常运行。

  5.2 放电

  5.2.1 放电采用电阻恒流法。

  5.2.2 接好外部放电电路,配置适当的监视表计及放电电阻。

  5.2.3 放电电流不超过10小时率的电流。即放电电流控制在20A。放电量应为额定容量的80%以上。 5.2.4 放电时,每隔1~2小时应测量和记录放电的电流、总电压、每个电池的电压、温度,单个电池电压不得低于1.80伏。

  5.2.5 电池过多,可只测标示电池,但在整个放电过程中,应全测2~3次。对电压下降较快的电池要专项记录。

  5.2.6 放电时如发现电池的电压有不正常下降,应查明情况,进行处理,容量很低的要进行更换。

  5.2.7 放电结束后即进行充电,不能搁置,充电方法按上述充电方式进行,直至充足电后结束,蓄电池组可转入正常运行。

  铅酸蓄电池充电方法和注意事项 美国GNB蓄电池

  新的蓄电池投入使用后,必须定期地进行充电和放电。充电的目的是使

  蓄电池贮存电能及时地恢复容量,以满足用电设备的需要。放电的目的是及时地检验蓄电池容量参数,及促进电极活性物质的活化反应。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蓄电池的电性能及使用寿命。目前对蓄电池充电的方法很多,选择科学合理的充电方法将会大大提高蓄电池的维护效果。

  1 蓄电池常用的充电方法

  1)恒定电流充电法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始终保持不变,叫做恒定电流充电法,简称恒流充电法或等流充电法。在充电过程中由于蓄电池电压逐渐升高,充电电流逐渐下降,为保持充电电流不致因蓄电池端电压升高而减小,充电过程必须逐渐升高

  电源电压,以维持充电电流始终不变,这对于充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一般简陋的充电设备是不能满足恒流充电要求的。恒流充电法,在蓄电池最大允许的充电电流情况下,充电电流越大,充电时间就可以缩短。若从时间上考虑,采用此法有利的。但在充电后期若充电电流仍不变,这时由于大部分电流用于

  电解水上,电解液出气泡过多而显沸腾状,这不仅消耗电能,而且容易使极板上活性物质大量脱落,温升过高,造成极板弯曲,容量迅速下降而提前报废。所以,这种充电方法很少采用。

  2)恒定电压充电法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始终保持不变,叫做恒定电压充电法,简称恒压充电法或等压充电法。由于恒压充电开始至后期,电源电压始终保持一定,所以在充电开始时充电电流相当大,大大超过正常充电电流值。但随着充电的进行,蓄电池端电压逐渐升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蓄电池端电压和充电电压相等时,充电电流减至最小甚至为零。由此可见,采用恒压充电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充电后期充电电流过大而造成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和电能的损失。但其缺点是,在刚开始充电时,充电电流过大,电极活性物质体积变化收缩太快,影响活性物质的机械强度,致使其脱落。而在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又过小,使极板深处的活性物质得不到充电反应,形成长期充电不足,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所以这种充电方法一般只适用于无配电设备或充电设备较简陋的特殊场合,如汽车上蓄电池的充电,1号至5号

  干电池式的小蓄电池的充电均采用等压充电法。采用等压充电法给蓄电池充电时,所需电源电压:酸性蓄电池每个单体电池为2.4~2.8V左右,碱性蓄电池每个单体电池为1.6~2.0V左右。

  3)有固定

  电阻的恒定电压充电 为补救恒定电压充电的缺点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在

  充电电源与电池之间串联一电阻,这样充电初期的电流可以调整。但有时最大充电电流受到限制,因此随充电过程的进行,蓄电池电压逐渐上升,电流却几乎成为直线衰减。有时使用两个电阻值,约在2.4V时,从低电阻转换到高电阻,以减少出气。

  4)阶段等流充电法 综合恒流和恒压充电法的特点,蓄电池在充电初期用较大的电流,经过一段时间改用较小的电流,至充电后期改用更小的电流,即不同阶段内以不同的电流进行恒流充电的方法,叫做阶段恒流充电法。阶段恒流充电法,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也可分为多个阶段进行。 阶段等流充电法所需充电时间短,充电效果也好。由于充电后期改用较小电流充电,这样减少了气泡对极板活性物质的冲刷,减少了活性物质的脱落。这种充电法能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并节省电能,充电又彻底,所以是当前常用的一种充电方法。一般蓄电池第一阶段以10h率电流进行充电,第二阶段以20h率电流进行充电。各阶段充电时间的长短,各种蓄电池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不一样。 5)浮充电法 间歇使用的蓄电池或仅在交流电停电时才使用的蓄电池,其充电方式为浮充电式。一些特殊场合使用的固定型蓄电池一般均采用浮充电方法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浮充电法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减少蓄电池的析气率,并可防止过充电,同时由于蓄电池同

  直流电源并联供电,用电设备大电流用电时,蓄电池瞬时输出大电流,这有助于镇定电源系统的电压,使用电设备用电正常。浮充电法的缺点是个别蓄电池充电不均衡和充不足电,所以需要进行定期的均衡充电。

  2 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

  1)定电流定周期快速充电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电流幅度恒定和周期恒定的脉冲充电电流对蓄电池充电,两个充电脉冲之间有一放电脉冲进行去极化,以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及其脉宽不受蓄电池充电状态的影响。因此,它是一种开环式脉冲充电。这种充电方法易使蓄电池充满容量,但如果不增加防止过充电的

  保护装置,容易造成强烈的过充电,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这种充电方法中,虽然整个充电过程均加有去极化措施,但是这种固定的去极化措施,难于适合充电全过程的要求。

  2)定电流定出气率脉冲充电放电去极化快速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的特点是: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脉冲的幅值和蓄电池的出气率始终保持不变。充电过程初期,充电电流略低于蓄电池的初始接受电流。在充电过程中,由于蓄电池可接受的电流逐渐减小,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充电电流将超过蓄电池的可接受电流,因而蓄电池内将产生较多的气体,出气率显著增加。此时,

  气体检测元件能够及时发出控制信号,迫使蓄电池停止充电,进行短时放电。这样蓄电池内部的极化作用很快消失,因而出气率可以始终保持在较低的预定值内。目前,国外有这样的方案。国内因缺少气体敏感元件, 对这种方法很少研究。

  3)定电流定电压脉冲充电放电去极化快速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的特点是,以恒定大电流充电,待充到一定电压(相当于蓄电池出气点的电压)时,停止充电并进行大电流(或小电流)放电去极化,然后再以恒定大电流充电,依此,充放电过程交替地进行。放电脉冲的频率随充人电量的增加而增加,充电脉冲的宽度随充人电量的增加而减少。当充电量和放电量基本相等时,表示蓄电池已充满电,立即结束充电。 根据这种方法,国内外都有多种方案来实现蓄电池快速充电。这种方法,充电初期无去极化措施。在加有去极化措施后充电脉冲宽度不断减小,使得充电电流平均值下降较快,延长了充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