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征集单位:上海金堂拍卖有限公司
越窑瓷器有秘色瓷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关于秘色瓷的发源地及早期的烧制情况,一直是中国陶瓷专家和学者们不断探讨的话题。“秘色瓷”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外表呈现“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釉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结合特别牢固。所以,这种配方是保密的,专用于皇家瓷器的烧造。以后,凡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都叫“秘色瓷”。近日,中国越窑秘色瓷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慈溪举行。
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从原料、釉料和温度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经过上万次的试烧终于成功复制达到了五代、宋代水平的秘色瓷——葵口洗、盏等多个品种,为恢复古越窑青瓷“秘色瓷”生产技术作出了贡献。
2017年权威鉴定越窑瓷器有秘色瓷的机构
越窑是中国古老的瓷器窑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为著名的青瓷窑系。越窑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的原始瓷。东汉时,越窑烧制出成熟的青瓷,此后,历三国、两晋、南北朝而逐步兴盛,到唐、五代时,越窑迎来了它的全盛期。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曾有这样的句子:“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说的,就是代表了越窑瓷器水平的秘色瓷。宋以后,越窑逐渐衰落。纵观中国瓷器的发展史,越窑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自有其深远影响。
从古至今,秘色瓷的釉色受人瞩目。“秘色”究竟是何种颜色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瓷》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五代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中赞美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这两位诗人的生花妙笔道出这样一个事实:“秘色”在后唐五代已经是一个清晰的概念,成为千古之谜则是以后的事了。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日,因其为贡窑,臣庶不得用,为之秘色”的记载显然有误。
越窑刻花飞雁纹方枕-----------估价:RMB1,400,000---估价日期:2014-08-13
宋代越窑刻花花口盘-----------估价:RMB2,912,000---估价日期:2015-09-19
越窑执壶---------------------估价:RMB2,784,000---估价日期:2016-01-04
五代越窑秘色瓷双耳瓶---------成交价:RMB1,200,000---成交日期:2014-06-08
宋代越窑刻花花口盘-----------成交价:RMB2,912,000---成交日期:2015-09-19
五代越窑秘色瓷双耳瓶---------成交价:RMB1,200,000---成交日期:2014-06-08
越窑刻花四足方壶-------------成交价:HKD1,495,000---成交日期:2015-08-23
宋代越窑秘色釉雕刻图三---成交价:RMB4,032,000---成交日期:2016-05-09
越窑瓷器有秘色瓷17年交易出手市场行情怎么样
今天看秘色瓷的釉色,首先从当时两位诗人的描述中,其“秘色”不是单一颜色,而如秋天的“千峰翠色”和春天的“捩翠融青”;其次从法门寺的秘色瓷看,其釉色是:碧绿、青绿和翠绿色调,有的绿中含青,有的绿中含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碧绿、青绿和翠绿的釉色,是具备“秘色瓷”的必要条件。
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秘色”一词早出于晚唐诗人陆龟蒙(?—881年)写的一首诗的篇名:《秘色越器》。据本百科“秘”字条和“色”字条的解释,“秘”字从禾从必,“禾”指五
,转义指“齑粉”;“巴”指“附着”、“黏着”。两个字符联合起来表示“敷脸用的粉末”,引申指“粉配方”。所以,“秘色”的意思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
公司凭着深厚的人文背景和丰富的社会资源,整合了文化界、收藏界、相关媒体以及庞大的书画艺术创作群体等资源。将以“传承中华文明,繁荣文化市场”的经营宗旨,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强大的策划运作能力、极具开拓精神的专业团队,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公司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诚至的信誉,专业细致的服务,为海内外收藏家,艺术家搭建一个广阔的文化艺术品收藏交流交易平台,携手共赢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