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图纸对焊接的技术要求。目前钢结构的验收是依据GB50205-9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来执行的。规定:对于图纸要求焊缝焊接等级为一级时评定等级为Ⅱ级时规范规定要求做100%超声波探伤;对于图纸要求焊缝焊接等级为二级时评定等级为Ⅲ级时规范规定要求做20%超声波探伤;对于图纸要求焊缝焊接等级为时不做超声波内部缺陷检查。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波探伤用于全熔透焊缝,其探伤比例按每条焊缝长度的百分数计算,并且不小于200mm。对于局部探伤的焊缝如果发现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在该缺陷两端的延伸部位探伤长度度不应小于该焊缝长度的10%且不应小于200mm,当仍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对该焊缝进行100%的探伤检查,其次应该清楚探伤,碳素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温度后、低合金结构钢在焊接完成24小时以后方可进行焊缝探伤检验。另外还应该知道待测工件母材厚度、接头型式及坡口型式。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在实际工作中到的要求探伤的绝大多数焊缝都是中板对接焊缝的接头型式,所以我下面主要就对焊缝探伤的操作做针对性的总结。一般地母材厚度在8-16mm之间,坡口型式有I型、单V型、X型等几种形式。在弄清楚以上这此东西后才可以进行探伤前的工作。
咸丰金属无损检测单位
因钢结构的施工和安装存在问题,在长期的使用中焊缝锈蚀、开裂,也将构成安全的隐患。因此,钢结构的的检测、安全性鉴定和安全监测是必须引起的问题。涉及安全性
检测鉴定的钢结构可分为三类:类为道路两旁的立柱式钢结构;第二类为建造在屋顶上的面积较大的屋顶钢结构;第三类为附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表面的墙面钢结构。
对于立柱式钢结构的检测和安全鉴定工作应包括以下项目:
1、对所用原材料(钢材、螺栓、焊条、油漆)的品种、规格和材质证明文件进行审核,必要时应进行原材料的复核检验;
2、对原材料的内部缺陷、外观以及制作、安装进行检测;
3、对焊接(焊缝尺寸、焊缝外观和焊缝内部缺陷)、防腐涂层厚度等进行检测;
4、户外钢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性的验算复核;
5、户外钢结构混凝土基础强度检测、地脚螺栓、基础的安全检测;
6、主体结构检测(垂直度、平面弯曲)检测;
7、防雷接地保护装置以及电气线路的安全铺设,以及灯具和变压器的安全使用与悬挂状况的性能检查;
8、钢结构动力特性(振动的、振幅等)的检测与分析;
9、根据以上检测结果进行安全性鉴定;
10、必要时对钢结构结构设计进行复核验算并进行安全性评定;
11、必要时对钢结构进行定期的安全性监测(包括焊接、原材料及焊缝的锈蚀与损伤、基础沉降、以及动力特性的变化等)。
对于屋顶和墙面钢结构,除进行以上项目的检测外,还应对原有的屋面结构进行承载力的复核验算,以及钢结构与原建筑连接措施的设计复核及施工的检测。
钢结构检测公司主要检测内容有那些你知道吗?公司拥有的检测技术团队,根据业主的委托需求提供检测服务,协助业主解决问题,户外钢结构安全检测、钢结构检测、钢结构完损检测等、各种类型户外设施安全鉴定欢迎。
一、钢结构连接与性能检测:主要检测焊接连接、焊钉连接、螺栓连接和度螺栓连接等。定期对钢结构进行检测鉴定是没有任何损失的,还能早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特别是那种老旧的钢结构更应该定期检测。
二、户外钢结构检测的要求:
1、户外钢结构结构防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发现有锈蚀、油漆脱落、龟裂和风化等现象应进行基底清理、除锈、修复和重新涂装;
2、构件连接点(焊缝、螺栓和锚栓)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发现焊缝有裂痕和节点松动,应及时修补及紧固;
3、对灯光、供电、电气控制设备应每月一次,对绝缘材料损坏、导线外露的电线、电缆应及时更换或加装护管,确保用电,确保不发生漏电、不亮灯现象,灯光照明应做到即坏即修。
三、户外钢结构在各大学校、等都能看到屋顶钢结构,这也方便了学生、病人能够找到,但是屋顶钢结构却是非常危险的,学校楼层都比较高,量也比较多,若是钢结构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一般屋顶钢结构都是由比较细角钢的支撑着钢结构,经过风吹雨打暴晒,容易锈蚀和氧化,很容易造成钢结构脱落的情况,所以定期对钢结构进行检测是不可少的,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咸丰金属无损检测
钢结构检测在单项检测技术的同时,注重发展和实现专业间的一体化,完善了成套的钢结构检测技术,包括钢结构无损检测、钢材力学性能检测(拉伸、弯曲、冲击、硬度)、钢结构紧固件力学性能检测(抗滑移系数、轴力)、钢材金相检测分析(显微组织分析、显微硬度)、钢材化学成分分析、钢结构应力和监控、涂料检测等成套检测技术。
1 钢结构设计概述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刚性结构建筑施工逐渐取代混凝土施工建设,为了保证钢结构施工建设的,拓宽了钢结构的施工建设领域。
1.1 结构布置的依据
钢结构的设计应该从经济和物理两个角度进行判断:一方面,钢结构在施工建设中运用时一定要确保其经济成本比较低,能够容易让业主接受;另一方面;为了确保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要钢结构的物理承受能力,具体在结构布局上,这方面应该严格综合考虑其体系特征、荷载的性质以及分布情况。一般情况下要是力学模型清晰、刚度均匀,要尽量的影响范围是大荷载及其荷载等,使它把线路能够直接的传递到基础。尤其要注意的是,柱间抗侧支撑的一定要均匀分布,共形心要尽可能地向风震的作用线靠近,否则就必须考虑整体结构的扭转以及结构抗侧的多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