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焊缝超声无损检测的基础技术:关于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 11345-1989是包括检测技术和评定等级两部分,而这次更新的与接轨:把检测技术和评定等级分开,各自形成一个的新。实际上GB/T 11345-2013里面是不包含评定等级的详细内容,而是需要引用GB/T 29712-2013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验收等级》。如果有规定要求检测方对缺欠的显示特征进行评定,则需要引用GB/T 29711-2013《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焊缝中的显示特征》
钢结构安全检测主要内容如下:
1.调查钢结构的结构特点、结构布置与构造情况等。
2.检测钢结构的结构、外观和设备的完损程度,分析损坏原因。
3.检测钢结构的杆件与钢柱的变形情况。
4.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图纸对钢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复核。
5.检测钢结构杆件连接节点焊缝和钢结构锚栓连接情况。
6.根据钢结构结构的材料力学性能,按现有荷载使用情况及结构体系,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钢结构的承载力。
7.根据相关规范结合现场的检测数据及计算分析结果,对钢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钢结构构件(含节点、连接)承载能力验算分级的制定原则,已集中阐述于本第5.1.1条。可详细阅读该条的条文说明,本条不再重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已有钢结构建筑的承载能力验算,在确定其抗力时,除应考虑材料性能和结构构件的实际情况外,尚应充分考虑缺陷、损伤、腐蚀、施工偏差和过大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因为钢结构对这些因素的作用很,而原设计所针对的待建结构,是不考虑这些因素的。表中R和S分别为结构构件的抗力和作用效应,应按本第5.1.2条的规定确定;γ0为结构重要性系数,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GB 50068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或现行相关规范的规定选择安全等级,并确定本系数的取值。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钢结构构件由于挠度过大而发生安全问题,在民用建筑中较为少见,因此,存在着是否有必要在本中设置这一检查项目的不同看法。经征询专家意见,大多数认为仍有此必要,其主要理由是:
1 国外有过旧钢梁、钢檩出现较明显塑性变形的工程实例报道;
2 设计、施工不当的钢桁架可能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挠度:
1)主要节点的连接失效;
2)构件的附加应力增大;
3)各种原因引起的超载。
3 偏差严重的钢梁可能由于构件弯曲、侧弯、节点板弯折或翼缘板压弯等产生的附加作用而影响其正常承载。
尽管上述构件,可能不是直接由挠度所引起,但不少的工程实例表明,确是因为首先观察到挠度的异常发展,并采取了支顶等应急措施,才避免了倒塌事故的发生。因此,通过对过大挠度的检查,以评估该结构构件是否适于继续承载,还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当钢结构构件处于第1条所列举的几种情况时,其锈蚀速度将比正常情况下高出5倍~17倍,而它所造成的损害,也会很快地超出耐久性试验所考虑的水平和范围。此时,由于已涉及安全问题,显然应视为“不适于承载的锈蚀”进行检查和评定。若检查结果表明,该构件的锈蚀已达一定深度,则其所造成的问题将不仅仅是单纯的截面削弱,而且还会引起钢材更深处的晶间断裂或穿透,这相当于了应力集中的作用,显然要比单纯的截面更为严重。因此,当以截面削弱为标志来划分影响承载的锈蚀界限时,有必要考虑这种微观结构的影响。本表5规定的限值,已作了这方面考虑,故较为稳妥可行。
另外应指出的是,由于实际锈蚀的不均匀性,受锈蚀构件可能产生受力偏心,而显著影响其承载力。要求验算时,应考虑锈蚀产生的受力偏心效应。
东西湖钢结构磁粉探伤
钢结构是我国户外钢结构安全检测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我国钢结构检测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规划的不断完善,户外钢结构检测作为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户外设施作为载体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设置
位置,对企业的产品、社会形象、文化内涵宣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户外设施结构和位置的特殊性,对其本身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存在着由于户外设施在恶劣
下损坏、倒塌,造成周边人员的伤害与财产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 建筑工程钢结构检测所包含的种类:墙体、落地式钢结构、楼顶钢结构。
钢结构检测的执行:户外钢结构技术规范建筑工程钢结构检测的内容:
1、钢结构检测底座的水平、强度等指标。
2、钢结构检测整体结构装配和焊接。
3、钢结构检测的避雷、绝缘、防腐性能指标。
4、钢结构检测的设计、审批、安装、原材料等文件性资料的审核。
5、钢结构检测装备完毕后对周围的影响。
钢结构安全检测内容如下:
1. 调查钢结构的结构特点、结构布置与构造情况等。
2. 检测钢结构的结构、外观和设备的完损程度,分析损坏原因。
3. 检测钢结构的杆件与钢柱的变形情况。
4.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图纸对钢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复核。
5. 检测钢结构杆件连接节点焊缝和钢结构锚栓连接情况。
6. 根据钢结构结构的材料力学性能,按现有荷载使用情况及结构体系,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钢结构的承载力。
7. 根据相关规范结合现场的检测数据及计算分析结果,对钢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