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虽然MES系统的发展历史比MRPII,CAD/CAM等要短,但它能有效地实现以时间为关键的制造思想,因而在发达国家推广的非常迅速,并给工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国外的管理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十多年来,中国通过863/CIMS应用的研究和推广,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不单是采用设备自动化,提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率显得更为重要。其中MRPII、MIS已逐渐趋于成熟与普及,而面向制造执行层的MES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还比较薄弱。中国的研究者对车间层、单元层的研究大都着重于控制模型的研究,很少站在MES这一角度从应用出发来研究和开发面向制造过程的集成化管理和控制软件。
中国的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在理论研究方面,加入了并行、敏捷、网络化、可重构等一些先进思想,在系统设计方面采用面向对象、构件、代理等技术,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但在软件的商品化、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内还没有自主开发的很成熟的且得到广泛应用的MES软件。即使有所谓的车间层控制SFC(Shop Floor Control),也多数是收集相关资料,再通过批处理方式录入,其功能十分有限。在工厂自动化 FA(Factory Automation)方面,过去多是强调物流自动化,如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检测仪器,自动化物流运输存储设备等等。虽然它们能取代不少人工并解决了一些生产瓶颈,但由于缺少相应的信息集成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而形成所谓的“自动化孤岛”。
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逐渐认识到实现企业计划层与车间执行层的双向信息流交互,通过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全集成,是提高企业敏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 MES系统来实现企业信息的全集成,形成实时化的ERP/MES/SFC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这对企业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制造单元中的信息集成也为敏捷制造企业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