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机尺寸 长3950mm×宽3800mm×高2690mm
洗车时间 2往复1分30秒(不含人工擦拭时间)
轨道尺寸 无
电源要求 电压AC380V50Hz 容量10KVA
安装范围 长6300mm×宽4000mm(可选最小宽度3450mm)
水源要求 管径DN25 流量≥100L/min
地面平整度要求 误差小于10mm
气源要求 空气压力 0.75~0.9Mpa(7.5~9kg/cm2 )
耗水量 120L/车次
安全可靠
电脑洗车机由电脑按设计程序控制全过程的操作,完全能够避免人工操作引起的人身、设备事故
2.快捷高效
人工洗车一般为10分钟/台,电脑洗车机为2分钟/台,1小时可洗20-50辆车,每日洗车量可达120--500辆。这是中小型洗车店无法达到的数字,它极大的提高了洗车的工作效率。
3、 洗车洁净:
电脑洗车机由程序控制,使用超软洗涤工具,洗车效果与设计标准严格吻合,能排除人为因素,保证洗车质量。
4.环保节水
电脑动洗车机洗一台汽车耗水量为70--150升,比人工洗车节水。如果以洗车店每日洗车100辆计算,每日节水1--2吨,每年节水300--700吨。一个大、中城市按2000家洗车店计,每年节水量将达百万吨以上。全自动洗车机使用循环废水**技术,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大量节约水资源。
5.不伤漆面
电脑洗车机采用进口超软橡胶棉刷,洗涤过程中不会损伤漆面,而人工洗车时使用的毛巾和手套,在反复擦洗过程中,夹带的泥沙会在汽车漆面上造成人为的划痕。
6. 节省人工
电脑洗车机只需一个操作工人,比人工洗车节省用工量。如果选择电脑洗车机的话。上海佰锐电脑洗车机厂家提醒你最好货比三家,慎重选择。一定尽多的去各厂家的实际用户做实地考察,了解设备产品的实际效果,使用情况,效果及售后的口碑情况。不可听信厂家的一面之词。只贪图便宜,更是购买设备中的一项大忌,一台质量不好的洗车机,可能会让你流失30%的客户资源。
我国低碳节能建筑为何步履蹒跚?
深圳低碳城里将厂房改造成的办公楼。
◆本报见习记者唐斐婷
11月1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保尔森基金会共同宣布,2014年“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授予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
据悉,这一奖项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保尔森基金会于去年共同发起。评选对象为具有创新性、有效性及对稳健生态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每年颁发给一个城市发展规划项目,以表彰这一项目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所提供的创新、有效及可拓展的解决方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保尔森基金会于次日共同主办了第四届未来城市研讨会,研讨会以“21世纪建筑:优化建筑能效,构建可持续未来”为主题。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推广节能建筑的最佳实践和有效方法。
优化能效迫在眉睫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分析,到2020年底,如果城市新增的建筑全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1.6亿吨标准煤。在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总面积占比很大,但它们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节能潜力巨大。
“优化建筑能效对可持续城镇化作用很大,因为大概有4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建筑,中国未来也会建造大量的民用商用建筑,如果我们可以帮助中国提高建筑能效,比如设计一些新的标准、研发新的技术等,对中国和世界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保尔森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戴青丽(Deborah Lehr)表示,提高建筑能效所减少的排放量很可观,可能相当于许多其他减排工作的总和。
保尔森基金会杰出特聘研究员、前美国能源部副部长丹尼尔·伯纳曼(Daniel B.Poneman)指出,中国到2050年时在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费将会翻倍,实际上如果我们采取一些绿色的措施,这个数字可以保持不变。
“在建筑标准方面,美国有两个标准是用在民用建筑和商用建筑当中的,都是涉及到总体能耗的标准。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中国无论是在民用还是在商用的建筑当中,能耗都比美国高25%。中国并不一定立刻就要改变,但是可以逐渐地改变,可以吸取美国的经验,然后用在中国的市场当中。” 丹尼尔·珀纳曼说。
建筑标准重在落地
尽管绿色建筑在中国已经兴起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步履蹒跚。在雾霾围城的城市里,节能低碳的建筑为何依然叫好不叫座?在中国,阻滞绿色建筑快速发展步伐的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
“我国要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要由绿色建造来支撑,实际上是对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要求。首先要有一个绿色的策划,没有绿色策划的话,往具体做的时候可能就有很大的难度。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执行总经理周文连指出,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标准还是比较笼统,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值,比如说机场的能耗和办公楼的能耗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我国的标准体系却不够细化。
此外,周文连指出,中国绿色节能实际上缺少一个环节。“住建部通过两年质量治理提出了五方责任,即建设方、勘察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但是实际上最后这个环节没有了,而实际上这个环节非常重要。现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并不少,为什么没有落地?就是最后这个环节我们没有,如果把我们最后的验收和评估的标准,把评估的环节做到了,落地可能就有办法了。”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也表示,当前优化建筑能效的当务之急就是提升标准,并且执行这些标准。“现在我们没有一个标准,在二三线城市,开发商也没有这个标准,运营商也没有,老百姓也不知道,国家的标准已经过期了,新的标准还没有出台,更重要的是老的标准还没有执行。”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总验收,包括房子的建筑、材料,包括今后的运营,到底是否能符合这个标准。如果不符合标准,要给运营商一点惩罚。在房子建造之前政府要公布标准,让老百姓、政府,承包商、分包商、开发商、使用者都知道这个标准,一旦房子建好就实行检验制度,达不到产品的合格的出厂标准就要退回。”
但对此,周文连指出,现在验收和评价的标准依靠政府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政府应该大力提倡用社会公共服务的资源来去做这件事,把这块建立起来以后,我想我们标准落地的执行力就会更强了。”
形成共识是当务之急
“对于中国来说,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共识,也就是要做培训,我们要把培训做好。”魏建国指出,培训分为3个部分,首先是培训主管这一块的政府官员,包括市长、省长以及环保局、国土局,能源局、发改委、规划局等机构的官员都要培训;其次是要对开发商、承包商、分包商,以及参与工程建筑的有关方面的一些企业家进行培训。第三个层次就是专家和设计者,城市建筑的设计者,专家还包括我们的检验局,最后的检验部分。
“为什么我们和保尔森基金会一起合作,因为中国政府已经有概念,不以GDP衡量一个官员升迁的标准了,但是企业家还没有绿色的观念,检验部门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当务之急是中国要发展绿色建筑,首先要把这几部分的培训做好,然后再制定标准,然后才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检验等等。”
对此,戴青丽表示,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政府最近两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审查市场和企业时也会看其是否关注了环境,是否关注了可持续发展,这也作为一些官员升迁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只有这样,官员才会真正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会采取一些经济的激励措施,所以保尔森基金会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起了可持续城镇化中国市长培训项目,带领市长们前往一些美国城市,学习和观察成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看美国市场到底是怎么做的,因为虽然政策可以在中央层面做,但是各个市长才是跑在一线,具体实施推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