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
1. 风力强劲、射程远、覆盖范围广、工作效率高、可移动,操作简单方便。
2. 上下左右采用遥控操作(可在驾驶室内操作)安全方便。
3. 可实现常量、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等多种形式喷雾。
4. 可采用三相380V市电,固定安装在升降或混凝土浇筑的平台上使用,也可配套柴油发电机组供电安装在运输车辆上使用。
l适用范围:
1.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环保除尘,减少扬尘污染;水利大坝、公路桥梁等降尘降温。
2.选煤场、矿区、煤炭堆场、港口煤场、电厂、钢厂、焦炭等粉尘污染治理。
3.垃圾堆场以及自然灾害过后的大面积消毒、防疫。
窗体底端
捷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日前引进大型风送式喷雾机,用以治理港口扬尘污染问题。
多年来扬尘污染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环境热点问题。2013年6月,市环保部门将其列为全市主要环境安全隐患进行重点督办。新上一套风送式喷雾设备。这种大型风送式喷雾机能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下灵活自如地上下左右摆动,将水雾喷向十米的高空或者将水雾洒向几十米远的地面,喷出的水雾完全能覆盖一座小煤山。喷雾机配合绿色生物高分子抑尘剂的使用,可在散煤等货物表面形成一层坚固持久的膜壳。风送式喷雾机的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港口散杂货作业现场的环境,使港口扬尘污染状况得到进一步控制。
5
喷雾机是有叶轮、风筒、后导流器、喷雾装置以及支架等部分组成的,采用了新型叶轮,高性能后导流器和新型电机支持结构,风机效率比较高,成雾也很稳定,雾量调节范围比较大,雾滴直径十分均匀,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寿命较长。该机是我公司专业设计,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根据国家环保、除尘、消毒的需求,独立设计开发的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最新产品,是解决PM2.5空气质量超标的最新除尘设备。
降尘去噪用神器,这个工地好环保
因为安全原因,地铁站的施工工地一般很少对市民开放,里面究竟有何“机密”呢?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地铁21号线施工1标员村站施工现场,发现该工地的地面整洁得像生活小区,护栏种有一盆盆赏心悦目的灌木植物,基坑有喷淋系统可以喷水雾灭扬尘,正在工作的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更能降尘又防暑……这些绿色施工的创新方式是如何提出和实现的?请随记者的脚步走进该工地一探究竟吧。
广州地铁21号线施工1标员村站的土建工程由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项目自2013年启动,已运行近550天。据了解,员村站初期是广州地铁21号线的始发站,远期是11号线的中间站,与现有5号线员村站进行换乘。车站全长445.21米,基坑开挖深度约30米,工期为837天。
员村站的建设任务艰巨,工期紧张,在凡事追求效率优先的社会大环境下,1标土建工程项目经理部(下称“项目部”)却选择了确保效率、不丢环保的同步走策略。根据广州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项目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绿色施工办法,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报批后下发作业层严格执行。开工至今,项目部先后获得了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广东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广州市天河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的称号。
花盆植物点亮工地
在很多人印象中,工地的形象都是尘土飞扬,满地渣土泥浆,材料摆放横七竖八,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可以落脚;施工人员浑身上下没一块干净整洁的,凡事都图方便省事。然而,
1标施工现场并不是这样。
进入施工区域可看到,已经硬地化的出入口、过道、辅道几乎看不到有泥巴,路面整洁程度与生活小区无异。每走几步路,就能看到基坑护栏上挂着一个白色的花盆,内种有灌木植物。在非施工区域,每一处都做好了规划,物资集中并分类摆放。
高级工程师、项目部副经理范里明告诉记者,为了让整个工程实现真正全方位的绿色施工,项目全体人员想了不少办法并严格执行,特别是在控制扬尘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例如在工地摆设花盆植物。花盆设计者、项目部安全主任吴建何介绍,他和工友一起自制花盆,种上植物。随处可见的绿色既有亲近大自然之意,又有不错的心理暗示。
2降尘神器坐镇工地
走近基坑可以看到,围栏、坑道、坑梁均铺设了蓝色的PVC管,管上每隔3米就有一个喷头,如天罗地网般“困着”扬尘。在进行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的时候,喷淋系统就会启动,喷出水雾,有效控制扬起的尘土,同时也湿润泥土,减少扬尘。此外,项目部还配备了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对工地喷水降尘防暑,配合喷头实现降尘点、面俱到。只要开挖工程,工程人员都会提前准备好这些降尘设备,“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周边环境、对附近居民负责”,范里明说。
3绿色标语提醒工友
施工区域和休息区随处有安全绿色生产的标语,如“一不准进、三不准出”,“3个月以内不施工的裸露土体以及渣土集中堆放场地,采取密目网覆盖,防止扬尘污染周边环境”。范里明介绍,项目部设置完善的喷淋系统,在硬件上确保降尘效果;而在软件上则制定足够完善的章程,工友能够严格执行、善用设备,及时清理可能引起扬尘的“病灶”。无论空中还是地面,施工团队要确保没有尘土飞扬,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4设备更新噪音变小
“有人做过监测,在围墙外的噪声比在工地里还要大。”范里明说。据测量,工地内的噪声在50分贝左右,夜间一般都不高于50分贝。范里明表示,项目部引进了噪音较小的进口旋挖机和液压抓斗代替传统的冲钻设备。唯一噪音比较大的是运泥车启动的那一下,瞬时噪音比较大,因此,项目部特意安排运泥车提早进场收运余泥,确保在附近居民夜间休息前就能完工。据了解,项目部每天都会定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噪音监测,确保噪音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5变废为宝省钱控尘
记者留意到,在工地的西侧有一个废物池,堆放着不同类型的废弃钢筋、板材。吴建何表示,这些废弃的东西都是宝。记者看到,钢筋被用来制成水槽沙井盖,板材可用于填补破损的护栏,多余的混凝土则用于修补路面。“所以我们运输出去的只有渣土,其余都争取留在工地内再次利用。”吴建何说。
范里明还透露,项目部7月将引进一台破碎机,它可以将开挖出来的岩石破碎筛分成碎石、瓜米石和石粉,并已通过试验检验可以用作混凝土的原料使用。这意味着配置混凝土原料时可以就地取材,据项目部保守估算,整个工程将可以生产产值约700万元的原料,而把这些碎石重新利用后,相当于为工程节约了500万元。“到时2标(天河公园站)的石头也会送过来破碎筛分。”范里明补充道,接下来岩石不必再运走了,无形中减少了运输工程中会产生的扬尘,可谓一举多得。
互动 欢迎居民参观提意见
在员村二横路南“安营扎寨”了近550天,项目部迎接了数十次的检查和评估,先后获得了多项称号。这既是项目部对自身严格要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周边居民善意的回应。
原来,在1标工程启动初期,附近居民误以为施工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向项目部表达过疑虑。不过,当工程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居民发现施工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小,各项监测指标都在可控范围内,疑虑便慢慢消除了。
范里明表示,项目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分批组织管理班子和工友一同培训,针对施工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整,并且及时了解附近居民对于工程的反馈,力图在环保方面做到更好。因此,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项目部欢迎居民代表进入工地参观交流,更直观了解地铁建造的过程,对施工多提建设性意见,见证在新理念、新技术指导下工地建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