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作用对象材质:金属
-
可售卖地:全国
-
布局形式:立式
-
控制形式:人工
- 产品优势
-
产品特点: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
服务特点:
1. 高精度:加工中心机床配备了高精度的进给机构,并采用了高精度的测量和补偿系统,可以保证加工零件的高精度要求。
2. 高稳定性:加工中心机床采用了坚固的机身结构和稳定的轴承系统,可以保证机床的稳定性和刚性,避免振动和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 高效率:加工中心机床具有自动换刀、自动测量、自动加工等功能,能够在一次装夹的情况下完成多道工序的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4. 多功能:加工中心机床可以进行多种加工操作,如铣削、钻削、镗削、攻丝等,满足不同工件的加工需求。
5. 高刚性:加工中心机床采用了高强度的机床材料和刚性结构设计,可以承受大切削力和大吨位的工件加工。
黑龙江名气大的数显平面磨床设计方案
一、按加工方式和工艺用途分类
1. 普通数控机床
普通数控机床一般指在加工工艺过程中的一个工序上实现数字控制的自动化机床,如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钻床、数控磨床与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等。普通数控机床在自动化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刀具的更换与零件的装夹仍需人工来完成。
2. 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将数控铣床、数控镗床、数控钻床的功能组合在一起,零件在一次装夹后,可以将其大部分加工面进行铣、镗、钻、扩、铰及攻螺纹等多工序加工。由于加工中心能有效地避免由于多次安装造成的定位误差,所以它适用于产品更换频繁、零件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不大而生产周期短的产品。
二、按运动方式分类
1. 点位控制数控机床
点位控制是指数控系统只控制刀具或工作台从一点移至另一点的准确定位,然后进行定点加工,而点与点之间的路径不需控制。采用这类控制的有数控钻床、数控镗床和数控坐标镗床等。
一、我国的工业起步晚、技术落后,而且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境况之下开始的,机床也在其中。1958年,在苏联的援助之下,我国研制出了台数控机床,从此开始数控机床的发展之路。到了六十年代,欧美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苏联也停止对中国的援助,机床行业依靠着自立更展出十八家骨干企业,也就是后来的机床行业“十八罗汉”。这十八家企业默默支撑着我国当时整个装备制造业乃至工业的发展,到1965年底,这些企业累计掌握的高精度精密机床品种达26种。
5.各种车床的诞生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20世纪初出现了由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由于高速工具钢的发明和电动机的应用,车床不断完善,终于达到了高速度和高精度的现代水平。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汽车和其他机械工业的需要,各种自动车床和专门化车床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产率,40年代末,带液压仿形装置的车床得到推广,与此同时,多刀车床也得到发展。50年代中,发展了带穿孔卡、插销板和拨码盘等的程序控制车床。数控技术于60年代开始用于车床,7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发展异常重视,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然后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自1958年研制数控机床后,1978年日本机床工业的产量首次超过美国,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中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58—1979年为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对数控机床的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条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数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通过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