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1 10:45
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这从唐宋绘画上是很容易看到的。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各个窑口均有执壶流传下来。执壶的式样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均由壶身、柄和流组成。短流、长流,直柄、曲柄,筒腹、球腹、扁腹、椭圆腹等等。以长流、曲柄的最为秀美优雅。大部分执壶的用途是用来盛某些液体,如水、酒、茶等等。当然有一些没有实际作用,是观赏器和祭器。
凤首壶的造型,源自于鸡首壶,最早出现在吴晚期,南方吴和西晋的壶形似小盘口壶,肩部的一面贴鸡头,尖嘴无孔,另一面贴一条象征性的鸡尾。至东晋,鸡首壶身变大,肩部的鸡头,上有冠,下有颈,圆啄有孔,与鸡头相对的一面装一个圆鼓形的把手,上端粘住盘口,下端接在肩腹相交处,东晋中晚期有的把手上端塑龙头或熊首。北魏辛祥墓(神龙三年,520年)出土的鸡首壶为盘口、细长颈、龙头柄、鸡首流,与东晋末、南朝早期的越窑产品相似。北齐、北周的鸡首壶,柄上的龙头更加粗壮强大,柄身变直,柄与颈之间的空间狭长,腹下部向内聚收,器形修长,造型别致;
到隋唐时这种凹弦纹装饰已逐渐演变为凸棱。至隋朝,鸡首壶比南朝的瘦长,盘口亦高,颈部变细,中部有弦纹装饰。鸡头更趋于写实,壶柄仍保留南朝时期的龙柄形式,肩部双系有新的变化,足部微撇。至唐朝,鸡首壶基本不再出现,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唐代龙柄凤头壶,则可认为是当时鸡首壶的进化,这类壶是受到西亚波斯文化的影响,造型巧妙,器身堆贴瑰丽纹饰,壶盖塑成一个高冠、大眼、与壶口相合,
此时另有双龙耳壶的器形,也同样可以看出吸取胡瓶的特点,壶身与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鸡头壶大体相同,无头,而用一对龙形耳作为装饰本次的这件凤首壶,来源于海外重要藏家。洗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壶颈凸起数道弦纹,肩部一侧堆贴凤首壶流,曲形,尖嘴长目,凤冠后卷,衔口沿,幼冠,柄为其身。通体施仿宋代风格,质地厚润,鲜妍夺目,晕散自然,壶足胎露沿面,使这件清代绿釉执壶更显婀娜之姿,实难得见。
他同样会给您一系列的合理解释,请相信我们。
提供藏品鉴定、拍卖、私下交易、出售,鉴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