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松柏科植物树脂形成化石)
编辑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距今4500—9900万年前的松柏科、豆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常见琥珀种类:昆虫琥珀,金珀,金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蜡,珀根,缅甸根珀等。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1]
中文名
琥珀
外文名
Amber
拉丁文
Ambrum
意 思
精髓
实 质
松脂化石
光 泽
树脂光泽
光 性
正交偏光镜下全消光,常异常消光
断 口
呈贝壳状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琥珀特点
3 产地分布
4 基本性质
▪ 化学成分
▪ 光学性质
▪ 力学性质
▪ 内部特征
▪ 其它特性
5 琥珀历史
6 性状考证
7 现代研究
8 品种价值
9 类别划分
▪ 鉴别方法
▪ 化学鉴定
10 药用价值
▪ 应用
▪ 成分
11 优化工艺
▪ 净化工艺
▪ 烤色工艺
▪ 爆花工艺
12 存放保养
▪ 存放
▪ 保养
▪ 收藏
13 刻诗鼻烟壶
14 缅甸琥珀
▪ 棕珀
▪ 金珀
▪ 血珀
▪ 蜜蜡
▪ 根珀
▪ 茶珀
▪ 虫珀
15 抚顺琥珀
16 波罗的海琥珀
17 琥珀文化
在中国古代,琥珀曾被称作虎魄、育沛、兽魄、顿牟、江珠、遗玉等,谓“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或认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泪,这些传说蕴含着中国古人对琥珀的揣测和追寻,暗示人们认为琥珀有趋吉避凶、镇宅安神的功能。
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混合物。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柏松树上分泌出来,第二阶段是树脂被深埋,并发生了石化作用,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和发生成岩作用从而形成了琥珀。 [2]
形态特征
编辑
非晶质,常以结核状、瘤状、小滴状等产出。有的如树木的年轮,呈放射纹理;可含有动物遗体、植物碎片等。
琥珀的硬度低,质地轻,涩,温润,有宝石般的光泽与晶莹度,琥珀的另一个特征是含有特别丰富的内含物,如昆虫,植物,矿物等。
琥珀特点
编辑
生态环境
主要分布于白垩纪和第三纪的砂砾岩、煤层的沉积物中。
琥珀原石
采收储藏
从地层或煤层中挖出后,除去砂石、泥土等杂质。琥珀质地轻,储藏方便,完美无暇的琥珀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动植物形态
多呈不规则的粒状、块状、钟乳状及散粒状。有时内部包含着植物或昆虫的化石。颜色为黄色、棕黄色及红黄色。条痕白色或淡黄色。具松脂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断口贝壳状极为显著,硬度2~2.5,比重1.05~1.09。性极脆。摩擦带电。
产地分布
编辑
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如维尔纽斯),缅甸,多米尼加共和国、中国 [3]
中国分布
主要产自辽宁、河南、广西、贵州、云南、浙江、淳安千岛湖等省。
2011探秘千岛湖底的千年古城时就发现有大量的琥珀。在千岛湖周边的多处高山也发现过琥珀。
基本性质
编辑
化学成分
化学分子式C10H16O,此外还含少量的硫化氢,微量元素种类有铝、镁、钙、硅等。
琥珀主要含树脂、挥发油.尚含琥珀氧松香酸(Succoxyabietic acid)、琥珀松香酸(Succinoabietinolic acid)、琥珀银松酸(Succinosilvic acid)、琥珀脂醇(Succinoresinol)、琥珀松香醇(Succinoabietol)、琥珀酸(Succinic acid)等。
光学性质
琥珀
(1)颜色:黄色、蜜黄色、黄棕色、棕色、浅红棕色、淡红,淡绿,褐色等,颜色各异,引人入胜。
(2)透明度和光泽:透明、微透明,树脂光泽。
(3)光性:正交镜下全消光。
(4)折射率:1.54 [3] 。
(5)发光性:在长波紫外线下发蓝色及浅黄、浅绿色荧光。
力学性质
(1)解理和断口:无解理,贝壳状断口。
(2)硬度:2-3,一般为2.5。
(3)密度:1.08g/cm,可在饱和的食盐溶液中上浮。
内部特征
比较常见。主要有:植物碎屑、小动物 [4] (如昆虫、甲虫、蜘蛛、蚊蝇、蚂蚁等)、气泡、裂纹、旋涡纹等。
其它特性
(1)电特性:琥珀是良绝缘体,用力磨擦带电并能吸附小碎纸片。
(2)导热性:差,有温感,加热软化,近火有松香味。
(3)溶解性:易溶于硫酸和热硝酸中。
琥珀历史
编辑
琥珀诞生于四千万至六千万年前,属于地质学上所称的始新世纪 (Eocene),是珍贵的松树脂在历经地球岩层的高压、高热挤压作用之后,产生质变的化石。琥珀属于非结晶质的有机物半宝石,玲珑轻巧,触感温润细致。大部份的琥珀是透明的,颜色种类多而富有变化,以黄色最普遍,也有红色、绿色和极为罕见的蓝色。 琥珀,中国古代称为「瑿」或「遗玉」,传说是老虎的魂魄,所以又称为「虎魄」。琥珀自古就被视为珍贵的宝物,因为琥珀来自松树脂,而松树在中国又象征长寿。有的琥珀不必点火燃烧,只需稍加抚摩,即可释出迷人的松香气息,具有安神定性的功效,被广泛做成宗教器物。自古中国人就喜爱松香味,视琥珀和龙涎香 (Ambergris) 为珍贵的香料,唐〔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后赵飞燕就是枕琥珀枕头以摄取芳香。公元前一千六百年以后,波罗的海沿岸的住民,就以锡和琥珀作为货币,与其南方地域的部落交易,换取铜制武器或其它的工具。公元前两千年,欧洲中部的美锡尼人、腓尼基人和伊特鲁利亚人 (Etruscan) 共同形成一个琥珀的商业网(注:Etruria 是位于意大利西部的一个古国),同一时期,波罗的海琥珀则经由爱琴海,辗转流传到地中海东岸。考古学家就曾在叙利亚挖掘出古希腊美锡尼文明时期的瓶和壶,在容器中发现波罗的海的琥珀项链。公元第五世纪,罗马人更远征波罗的海,寻找琥珀,琥珀的交易也在此一时期,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中古世纪,波罗的海琥珀以宗教器物的用途而风行。 在东方,琥珀同样受到各个民族的珍爱,特别是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和中国人。
性状考证
编辑
最早记录的化石树脂是石炭纪,但琥珀一直到白垩纪早期才出现。著名的琥珀沉积岩来自缅甸,波罗的海地区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琥珀主要是古代裸子植物的树脂,但则有开花类植物所产生的树胶。波罗的海区琥珀有时含有昆虫或植物的残体。推测该琥珀可能是在原始松树种Pinus succinifera 的森林中形成。全新世的半化石硬树脂与琥珀的不同处在于它们在有机溶液中会熔解。
琥珀蜜蜡(2张)
颜色一般为黄红色调,透明至半透明。在150℃时,琥珀会软化。优质的琥珀可以加工成工艺品,质次的则可以用作化工材料。琥珀属于沉积作用的产物,主要产于白垩纪或第三纪的砂砾岩、煤层的沉积物中。中国辽宁抚顺、河南西峡盛产琥珀。
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氢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脂,化学成分为C₁₀H₁₆O,其中碳79%,氢10.5%,氧10.5%,有时还含有少量硫化氢。琥珀的形状多呈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它不规则形状。属非晶质体。颜色多呈黄色、橙黄色、棕色、褐黄色或暗红色,浅绿色和黄色、淡紫色的品种极为罕见。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9~1.545,无多色性。硬度2~3,密度1.1~1.16g/cm³。性脆,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琥珀为有机物,加热到150℃即软化,250℃~300℃熔融,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琥珀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虫、种子和其它包裹体。
琥珀-原状
树脂被进行商业化收集,例如产自新西兰高瑞松的硬树脂。波罗的海区琥珀用珠宝焐,而硬树脂则用于装饰业。Spencer等根据新西兰宝石协会研究社提供的样品及从新西兰煤矿产地中获得的样品,重新全面研究了这些产自新西兰的柯巴树脂。在他的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宝石学发现显示,经典宝石学书籍中介绍的鉴定柯巴与琥珀的乙醚,实际上对Kauri树脂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说部分Kauri柯巴树脂实际上并不溶于或只是轻微溶于乙醚中。在这些不溶的柯巴树脂上滴上一滴乙醚,30s后没有反应或反应轻微;而在这些新西兰柯巴树脂(包括25Ma的树脂)上滴一滴酒精,30s后全部出现溶于酒精的反应:表面发粘或变得不透明,而真正的琥珀滴上酒精则完全没有反应,表明不溶于酒精。柯巴树脂在冰醋酸中亦易产生与酒精类似的溶解反应,但冰醋酸会产生刺激气味并有可能对人体产生烧伤,因此不宜作为宝石学测试方法。另外,他的测试还表明,天然柯巴树脂在紫外荧光下的反应是不稳定的,该项测试难以作为鉴别琥珀与柯巴树脂的鉴定性依据。
现代研究
编辑
琥珀
2016年3月6日星期二,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研究显示,其年龄约在99个百万年(接近一亿年)左右。研究成果发表在《古老琥珀中的秘密在流失》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这种琥珀矿石发现并产自于缅甸,被称为“缅甸琥珀”。研究团队下一步集中对琥珀矿石中包含的一些特殊植物和昆虫开展详细研究,比如其中的生物类群的起源和演化,以及某些样品DNA的提取和基因组序列测定。 [1]
品种价值
编辑
中国抚顺琥珀昆虫
中国根据琥珀的不同颜色、特点划分的品种为金珀、血珀、虫珀、香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血密腊、红松脂等,其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例如,虫珀和灵珀应该算是一种,都是指含有动物遗骸的琥珀。花珀是指经过人工爆花工艺的琥珀,其中要注意,压制琥珀的泡花特别细碎,无序,背景浑浊。血蜜腊是指不透明的琥珀,“千年琥珀,万年蜜蜡”之说乃谬误。香珀是指摩擦后香味明显的血蜜蜡,因为通常蜜蜡的处理程度小,所以香味浓郁。水珀是指内含水滴的琥珀,也叫水胆琥珀。
琥珀中价值较高的是古董、精湛的艺术品或含有生物遗体。琥珀依昆虫的清晰程度、形状大小、颜色决定其经济价值。颜色浓正,且杂质不多者为佳。颜色以蓝、绿色和血红为好,但绿色琥珀发现在多米尼加、墨西哥以及中国抚顺等地,波罗的海绿珀多为高温下置于在化学药剂中所致。透明血珀大多为高温烤色所致,天然血珀会有可见的内含物。通常,颜色浓正通常伴随少量可见杂质,有种说法是,微小的内含物是琥珀的致色因素,也是来源于此。最贵重的品种是包裹含昆虫的琥珀,俗称“琥珀藏蜂”,以昆虫清晰、形态栩栩如生、质地上乘、个体大、数量多为最佳。
类别划分
编辑
琥珀产地分类
波罗的海琥珀(有乌克兰、俄罗斯、丹麦、波兰、立陶宛、德国组成)
墨西哥琥珀
巴西琥珀
缅甸琥珀
多米尼加琥珀
抚顺琥珀
类别分类
不透明的琥珀,传统上习惯称之为 “密蜡”,我们还常碰到有关琥珀的其他名称:
昆虫琥珀(3张)
老蜜——指传世年代久远的不透明琥珀,红橙色。
血珀——指血红色的琥珀。颜色如同高级红葡萄酒的颜色。色红如血者为琥珀中的上品。
骨珀——指白色的琥珀。
金珀——指金黄色透明的琥珀。
蜜蜡——半透明至不透明,可以呈各种颜色,以金黄色、棕黄色、蛋黄色等黄色为最普遍,有蜡状感,光泽有蜡状—树脂光泽,也有呈玻璃光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