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张大千泼墨山水

时间:2018-05-19 18:04

  上世纪60年代 、抽象艺术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绘画成熟于上世纪60年代

  当时正是西方抽象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

  张大千正好旅居西方,与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抽象派画家赵无极等交流

  这些因素共同支撑起一个观点——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主要是受西方抽象绘画的影响

  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一方面是在于他们艺术创造作品中呈现出的抽象特质。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虽然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差异较大,创作追求画面和材料的平面性和物性是其共同特征;张大千的泼墨泼彩艺术属于中国画意象造型的体系,他大量泼墨泼彩形成的非明确叙述的块面语言增强了作品的抽象性,凸显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价值,但他的艺术仍不属于抽象艺术。从创作的技术层面来说,张大干创作中的泼溅方法以及对偶然性的利用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代表人物波洛克很是接近。

  张大千 / 爱痕湖系列

  张大千 / 爱痕湖

  · 互破互融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呈现出来的是浓墨、淡墨与色彩的互破互融,其中大部分还有少量的勾勒,或是点景人物、或是房舍草屋、或是钓艇渔舟都仅是画面的点缀,以反衬画面那泼染成片的墨与色。

  虽然线在这些画作里出现的不多,但从那寥寥数笔就可以见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线的神韵。在他的泼墨泼彩作品中线的减少是以色墨的面的扩大为前提的,在这些作品中,张大千大胆突破了传统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原则,将面作为主体在画面中铺开,通过不同颜色的块面穿插来经营画面。

  张大千春山匹练图

  他谈到用墨的体会时说:“从用墨法说来,墨色是借着胶汁的浮力,在宣纸上向前渗化,胶小则墨色干枯而晦涩;胶大则墨色失去了气韵。画生宣纸胶水与墨汁是相互交融,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我的一点经验。”

  他还谈破墨法:“浓墨不破,便无层次;淡墨不破,便乏韵味。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他对墨法的理解深刻与彻底,不仅从外在形式还能上升到气韵的理论高度。这样,他熟知中国画的笔、墨、纸等工具的特性和各种技法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加上对现代生活的体验与思索,必然可以自如地调配各种传统绘画的各种元素,然后表现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

  翠谷清溪

  飞霞万里

  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色彩单纯明丽,画面以冷色调为主,其中又最重石青和石绿,这种色彩是中国画中青绿山水所特有的。

  但在他画面又区别于青绿山水,在用色上他采用先泼墨为底,然后再泼彩的做法,这一方法,他自己的见解是“色之有底,方显得凝重,且有旧气。是为古人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