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辨别明代佛像的真伪
金铜佛像市场火了,赝品也应运而生。目前最常见的粗制滥造的新佛像,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古玩集市,售价也很低廉,藏家一般很容易辨识。较难识别的是一些按照真品精心仿造的金铜佛像,这些佛像制作也很精致,有些表面还刻意进行作旧处理,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藏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如何识别金铜佛像,我省著名文物专家王长启认为必须从造型、时代和工艺三方面来进行鉴别。像基本的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严格定规的,只要仔细观察和对照,就可正确地为造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本文重点以目前市场经常能见到的明清佛像为例加以介绍。
明清金铜佛像的时代特征
专家说,明清金铜佛像主要有以下时代特征:
明代佛像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莲座边缘有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
清代佛像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目传神。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多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为宽大。胸前所饰的璎珞、串珠雕刻得极为精美细腻。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冠叶呈平板状,不镂空。
佛像作伪手段
明清金铜佛像作伪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真品仿造:其又可分以下几种情况:(1)以真品翻模制作。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无法比拟的,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上交代不清。(2)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著名的真品为范本,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因为是参照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佛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给人貌合神离的感觉。(3)按传统技艺制造新佛像。这里主要是指产自西藏地区的新佛像,还包括一些法器。西藏地区与临近的尼泊尔具有数百年的佛像制作历史,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工匠们,仍然忠实地遵循古代流传下来的方法在制作着各类佛像,他们并不是作伪图财,而是供给信徒崇拜的偶像。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之传统技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自明清以来几乎不变。这些佛像原本不是作伪之品,但有些古玩商将这些佛像加工作旧,以奇货自居而索取高价,这就另当别论了。
二、用“移花接木”法作假方法有:1.数件拼合。就是将失落的残件重新拼装起来。比如,明代的狮子配上清代的佛像。2.真品加伪款。如将清代晚期的佛像刻上“大清乾隆年制”,以此来提高身价。3.新旧拼凑的作伪法。比如缺个座子、缺个背光等,就配上新座子、新背光,来充当完整的旧品,这主要是卖家希望残缺的物品能以完整的面貌卖个好价钱。
三、以款识作伪:可分为真品伪款、伪品真款和伪品伪款三种。比如,在明代早期佛像上加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其实,这反而破坏了真品的品相。“伪品真款”就是前面所说的用“东拼西凑”法造成的,在真品有款的座子或背光上,加上新佛像,佛像是伪的,可款是真的。当然,还可以从字体、字形上来分析。伪品伪款自然是一无可取。总之,要综合判断,才能运筹帷幄,买到真货。 上周,“收藏拍卖”版介绍了成都收藏市场上佛像收藏已出现快速升温,并且收藏热度还高于全国,引起了成都收藏界的巨大反响。据草堂西市古玩城“古风堂”的资深佛像收藏专家马占武介绍,近年来佛像收藏市场迅速升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近年来佛像拍卖市场火爆的影响。马占武预计,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调整逐渐进入尾声,相信投资佛像收藏的回报会越发丰厚,尤其是高品质的明清佛像最值得投资收藏。
佛像收藏进入千万元时代
据了解,在20世纪80年代起,佛像艺术品就受到了国际收藏界的广泛重视,成为海外藏家角逐的亮点。然而,在内地,由于收藏市场在改革开放之初才兴起,所以佛像收藏起步一直较晚,这也是直到2004年内地拍卖市场上才开始设立佛像专场拍卖的主要原因,不过总的来看,其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马占武告诉记者,佛像艺术品以专场拍卖的形式出现过后,佛像收藏就开始出现明显升温,其价格也出现快速飙升,尤其是2006年,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1.166亿港元成为单件佛像的世界标王之后,佛像收藏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
据记者了解,从2007年起,包括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多家拍卖公司都相继推出了佛像艺术品专场拍卖,从拍卖结果来看,很多专场的总成交额都突破了亿元大关。而随着佛像艺术品的拍卖日趋火爆,除了以往的明代佛像继续主导市场外,高品质的清代佛像和高古佛像也逐渐成了市场主角。“由于大家对佛像艺术品的追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艺术品市场进入盘整期,内地佛像拍卖市场也是在逆势上扬。”马占武表示,直到2012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深度调整后,内地的佛像艺术品收藏热潮才有所降温。
记者发现,尽管内地佛像艺术品拍卖行情跌宕起伏,但总的来说,依然保持了稳步的上涨态势。来自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以前,拍卖市场上的佛像艺术品成交价多大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而到现在佛像艺术品的已能轻易突破千万元大关。马占武表示,从近年来的拍卖成交价格来看,佛像艺术品市场已经真正进入了千万元时代。
成都藏家偏爱明清佛像
“明清两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明清雕刻佛像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艺术形式,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无论是工艺,还是材质,都十分讲究,也最具有观赏性,把佛教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都凝聚在了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代的艺术生命力。”马占武表示,由于明清佛像的工艺精湛,加之存世量较少,所以长期以来,在佛像收藏市场上,明清佛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无论是在价格方面,还是受到的追捧程度,都是其它时期的佛像艺术品不能相比的。
马占武告诉记者,在目前成都的收藏市场,质量稍微高一点的明清佛像,其价格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甚至更高。“尽管目前明清佛像价格不低,收藏要涉及的收藏知识广泛,存在鉴定难、收藏难等诸多情况,但成都藏家却十分热衷于佛像收藏,并且特别偏爱明清佛像。”马占武说,成都藏家之所以偏爱明清佛像,一方面是成都佛像收藏热度很高,对佛像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二是成都有不少实力雄厚的企业家热衷于佛像收藏,从而使得高品质的明清佛像有着较大的市场。据马占武透露,目前成都收藏市场上佛像艺术品的价格往往高于北京、上海等地。
马占武表示,尽管近年来,佛像价格已出现了较大涨幅,但与书画、瓷器、玉器等相比,佛像艺术品还属于未暴涨的收藏品,其价格也还远远没有到位,从投资角度来看,佛像收藏应该还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另外,今年春拍,佛像艺术品拍卖再次火爆,表明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调整逐渐进入尾声,国内佛像收藏已经再度升温,这或预示着佛像艺术品有望成为下一个引人瞩目收藏热点。上海史贤国际艺术鉴于国内古玩艺术品市场鉴定领域的现状,公司联合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著名鉴定专家,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鉴定仪器和技术,集专家的经验,科学的物理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方式为藏品进行鉴定服务和市场评估。公司拥有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销售经营团队,上海史贤国际艺术进行多方位展览、宣传活动 ,立足于上海市场,促成高效古董艺术品交流平台。公司以“依法经营、信誉至上”为原则,以雄厚的人才优势,严谨的审鉴态度、高精的拍品质量、庞大的客户网络,受到社会各界藏家的普遍认同。史贤国际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同时坚定不移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国际化的古董交流交易服务平台。
服务项目:
上海史贤国际基础服务包括:艺术品策划包装、艺术品专业摄影、艺术品鉴定评估、艺术品鉴融投资、艺术品展览展销、权威行业期刊杂志推广,以及高端客户资源共享和海外专场交易会等。
征集范围:
瓷器: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国名瓷、现代毛瓷及大师精品瓷器。
玉器:古玉、明清玉、现代玉。(如翡翠、祁连玉、台湾玉、昆仑玉、鲍文玉、碧玉、独山玉、血滴石、绿松石、玛瑙、青金石、孔雀石、宝石、猫眼石等。)
字画:历代名家书画、现当代书画、各派系名家字画。
杂项:古籍善本、金银铜器、竹木牙雕、名酒名表、奇石雕件、文房用品、邮品、钱币、田黄、鸡血石、蜜蜡、紫檀、黄花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