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高性价比拉弯厂家电话
拉弯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
拉弯是一种结合拉伸与弯曲的金属成型工艺,通过施加轴向拉力和弯矩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该工艺能有效消除回弹,精度可达±0.5mm/m,特别适合制造飞机桁架、高铁窗框等高精度构件。关键参数包括拉伸力(通常为材料屈服强度的30-80%)、弯曲半径(最小为2倍壁厚)和变形速度(铝材推荐0.5-2mm/s)。与纯弯曲相比,拉弯可使回弹角减少70%以上,且能避免截面畸变。现代数控拉弯机配备力位混合控制系统,可实时调节拉伸力与进给速度的匹配关系,实现复杂三维曲线的成型。
10. 弯曲工作辊尺寸: Φ30mm×1300mm
设备工作时,带张力的带材通过矫直机同时受到拉伸和弯曲的双重作用,带材沿几何中心层被拉伸,中心层向弯曲内侧偏移,而弹复时要以几何中心层弹复变形,这样弹复曲率就变小,并产生了剩余延伸率。较小的张应力(材料屈服较限的1/10-1/3)也可使带材产生一定量的较久延伸变形;同时,经过反复的正、反弯曲,使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弯曲逐渐减小,甚至趋近于零,从而将瓢曲的带材矫直成平直度很高的带材。
铝型材拉弯加工工艺
铝型材拉弯采用材料,连续模具机和模具多次变形,满足外观要求,适用于非柱形(铝弯曲产品)。优点:生产过程中尺寸控制稳定,产品表面光滑。 缺点:模具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对机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高。
工业铝型材拉弯表面处理 该方法的铝表面处理可以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提高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提高工件的抗疲劳性,增加涂层的附着力,延长涂层的耐久性,也有利于涂层的光滑和装饰。这个过程我们经常看到苹果的各种产品。
简阳高性价比拉弯厂家电话
铝合金拉弯加工时常用哪些方法?弯曲成形法:有三种方法较为常用,一种方法叫伸展法,另一种方法叫冲压法,第三种滚轮法,有3-4个辊,两个固定辊,一个调整辊,调整固定辊距,成品管件就是弯曲的。
冲压法:在冲床上用带锥度的芯子将管端扩到要求的尺寸和形状。弯管加工时还会采用鼓胀法:一种会在管内放置橡胶,上方用冲子压缩,使管子凸出成形;另一种方法是液压膨胀成形,在管子中部充入液体,液体压力把弯管鼓成所需要的形状,波纹管的生产大部分用的是这种方法。
铝合金型材由于其高比强度、轻质和优良的成形性,越来越多地用作高速列车组的车体制造。在实际生产中,有效控制铝合金型材弯曲回弹并实现成形,依然是材料加工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通过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轨道列车开口结构型材弯曲成形中的回弹现象进行了研究,使用解析计算方法对型材弯曲回弹进行了预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弯曲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对于复杂曲率型材的成形,设计了拉压复合成形工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选择常用的6005A铝合金型材,进行了拉伸测试,获得了材料力学性能参数;选择3种典型型材零件,分别建立了拉弯成形、压弯成形和拉压复合弯曲成形的有限元模型。(2)对型材的弯曲加载过程和卸载回弹过程进行了受力分析,推导了型材弯曲加载后、卸载后和反向弹性加载后的应变表达式,建立了型材平面弯曲回弹的几何约束方程,并推导出型材拉弯和压弯成形回弹半径计算公式。将推导的回弹计算公式分别应用到三种型材弯曲成形的回弹计算中,并将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析。结果表明在拉弯和压弯小曲率变形时,回弹解析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误差较小,其小误差范围分别为1.15%~2.26%和1.44%~1.83%。(3)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铝合金型材拉弯成形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型材回弹量随预拉伸量、补拉伸量、包覆拉伸量和弯曲贴模角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型材成形后的截面畸变基本上随预拉伸量、补拉伸量和包覆拉伸量的增加而增加。将几种不同包覆拉伸量下型材回弹的模拟结果与解析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包覆拉伸量从0%增加到5%时,解析计算预测的回弹后半径值与数值模拟的相对偏差从1.83%降低到了1.01%。对铝合金型材压弯成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弯曲半径、摩擦系数和弯曲中心角等工艺参数对型材压弯成形回弹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型材的同一位置上,弯曲半径和摩擦系数越大回弹越大,弯曲中心角越大回弹越小。(4)针对复杂曲率型材零件,提出了拉压复合成形方法。对先拉弯再分段压弯、压弯后补拉伸和拉弯-压弯同时加载的三种拉压复合成形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型材拉压复合成形的规律,以及不同加载方式对回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成形部大曲率型材时,采用先拉弯再分段压弯的成形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拉弯加载下型材曲率过渡位置成形精度低的问题;采用压弯后补拉伸的成形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压弯成形中回弹导致的成形误差。在成形收边-放边组合弯曲型材时,三种拉压复合成形方案中,先拉弯再分段压弯的回弹小,大回弹误差仅为1.4mm;拉弯-压弯同时加载的大回弹误差为2.8mm;采用压弯后补拉伸的成形方案同样可以降低压弯成形下的回弹,但整体成形精度并不高,大成形误差为9.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