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袁世凯,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被人们斥为窃国大盗,但是这并不影响用他头像铸造发行的银币“袁大头”。在2000年以来,不时有“袁大头”珍品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如2007年5月12日在北京诚轩春拍上,一枚1916年袁世凯像中华帝国洪宪纪元飞龙银币金质样币,由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有意大利雕刻师L.GIORGI签名,估价150万至180万元,结果以253万元成交。
价格稀有“袁大头”最高3万
业内人士介绍说,银元按面值来看,主要分为壹圆、半圆(俗称五角、中圆)、贰角和壹角。其中,面值壹圆的“袁大头”几乎每个年代的都有,面值半圆的只有民国三年版,面值贰角和壹角的“袁大头”有民国三年版和民国五年版两种版本。
目前“袁大头”壹圆版的市场价格在600元左右,“孙小头”壹圆版在500元左右。他说,“袁大头”壹圆的价格从上世纪90年代的50元涨到现在的600元,去年最高冲高到1000元,二十年间涨了20倍。“去年六月,正值‘袁大头’市价高峰,民国八年的‘袁大头壹圆版’大概摸高到1000元。而民国二十一年的稀缺‘袁大头壹圆版’最高冲高到3万元一枚。”
此后,由于银价下跌、投资者抛售等原因,除了稀缺版的“袁大头”,其他的价位稳定在600元左右。而“中圆”、“五角”等小银元价值还在1000元以上。
“复辟丑剧”不影响“袁大头”文物价值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做皇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铸造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圆。人们一般称之为“袁像币”,又有“袁大头”、“袁头”、“大头”、“袁像”等俗称,且各地俗称不同,在西安称“大头洋”,在成都、重庆称“人头洋”,长沙俗称“光洋”等。
复辟帝制的丑剧在1915年12月12日上演,袁世凯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当上了“洪宪皇帝”。他的倒行逆施激起民众的愤怒,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做了83天“皇帝梦”的袁世凯,灰溜溜地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虽然袁世凯是个令人不耻的“短命皇帝”,但“袁大头”一进入市场,就信用昭著,深受商民欢迎。据研究银元的收藏者讲,“袁大头”铸造曾经在重量、成色上有严格的管理,每星期都要抽样送“财政部”化验,中国银行(4.31,0.02,0.47%)公会也可随时派员化验,对于不合格者均随时熔毁,绝不迁就。
经过多年铸造,“袁大头”数量增多,流通渐广,在僻处边陲,也有其踪迹。到1920年3月,天津造币总厂及各分厂大约共计铸成“袁大头”银圆3.8亿多元。1927年北伐胜利之后,国民政府下令停铸“袁大头”银元,改铸总理新币。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圆在市面流通,白银收归国有,限令各金融机构和民间储藏的白银、银圆交由中央银行收兑。至此,以“袁大头”为代表的各类银币完成其历史使命,开始退出市面,银圆逐渐为法币取代。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巨大通货膨胀,久未见踪影的“袁大头”银圆又在黑市出现,成为抢购对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打击黑市,收兑银圆,“袁大头”才基本上从市面销声匿迹,一些家庭把“袁大头”压在箱底,传给后人,还有一些流到了海外收藏家手中。
在清代,把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称为洋钱,把中国自铸的银币称为银圆(元)、银币。而在收藏市场上,银元以民国“袁大头”、清代央版龙洋最为常见。“袁大头”是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废除各省造币权发行的银元,在解放前流通极广,现存的银元藏品也最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按铸造年代可以分为民国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和十年等版别。其中,民国五年版铸造量较少,其市场价格较高。正面为袁世凯侧身大头像,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
第二类,“孙小头”开国纪念币,也就是孙中山像壹圆开国纪念银币,由于头像比袁世凯头像小,收藏界俗称“孙小头”。正面为孙中山侧身头像,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
第三类为船版“袁大头”,即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三年银元,正面为“袁大头”,背面为双帆船和壹圆字样。
第四类是民国元年的“汉”字币银元。正面为“四川银币”“壹圆”,背面为繁体“汉”字外围十八圈,是民国时期由地方发行的银元。按铸造地,有天津、武昌、广州、南京、甘肃、四川等地方版银元。
袁大头本公司部分拍卖成交记录:
拍品名称 估价(万元) 成交价(万元) 拍卖日期
=================================================================
如你对自己的藏品不了解其真伪,市场价值,收藏价值欢迎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
公司不怕你要价高 只怕你没好东西 。哪里能保证真品,我就保证现金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