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丰富的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彰显出数据资源的价值,但与此同时,数据的安全使用也被公众所关注。如何才能守好数据安全这道门?这既需要相关标准的进一步建立,也需要相应的技术储备。
首先,尽管目前在法律政策上,有对公众个人隐私的种种保护,但具体到大数据使用,依然缺乏细化和有针对性的指引,需要从相关政策法规上,明确大数据使用的基本规则。如哪些数据不得非法采集,采集哪些数据属于损害被采集人的合法权益,数据资源交易的自愿、公平信用原则如何保护,违反相关规定的又将被如何处罚等。
其次,需要加快大数据产业标准化的进程,建立数据指标、样本标准、采集方法、分析模型乃至发布制度等一系列标准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关键共性标准得以制定和实施,才能从根本上助力政府相关部门开放的数据与企业使用数据能够经过合理的数据脱敏和数据清洗、其方式、内容、细化程度和数据格式能够更加明确。
而从技术上来看,政府和企业同样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深化,对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安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漏洞管理、攻击与入侵防范、信息加密、权限控制等安全防护措施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数据资源的集中和汇集,还要健全应急处置预案、科学建设与布局灾备中心,建立一整套网络安全制度。
大数据应用才刚刚起步,数据安全则是广泛应用的基础,对于整个大数据行业来说,有安全才有未来。
昨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副主任郝智超介绍,2016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18.9封、垃圾短信20.6条、骚扰电话21.3个,其中骚扰电话是网民最为反感的骚扰来源;76%的网民曾遇到过“冒充银行、互联网公司、电视台等进行中奖诈骗的网站”,冒充公安、社保等部门进行诈骗和社交软件上进行诈骗的情况有增长趋势,37%的网民因收到各类网络诈骗而遭受经济损失。
据了解,为推进互联网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中国互联网协会将于今年9月底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公信大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公信报告》,展示公信环境建设成果,继续揭示网民权益保障中的不足与风险,曝光互联网失信典型。
美国纽约保险公司Excellus蓝十字蓝盾最近透露,其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服务器被黑客入侵。上千万用户的姓名、出生日期、家庭住址、邮箱、电话、身份‘’证号码、社保号、银行账户、保险索赔等信息可能均存在泄露的风险。
Excellus表示,直到8月5日才首‘’次发现黑客的入侵行为。不过Excellus在发现被攻击后的第‘’一时间联系了FBI,并委托了网络安全公司Mandiant对其系统进行评估以确定补救措施。
Excellus称已经开始通知这些受影响的用户。 另外,该公司将会为这些可能被泄露信息的上千万用户提供两年免费的身份盗窃和信用卡监视保险。
医疗机构正迅速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今年2月,美国第二大医疗保险商Anthem遭黑客入侵,数据库中约8000万现任和前任成员和雇员的个人信息被盗。随后在今年6月,一名Montefiore医疗中心的员工被指控帮助盗窃12000份健康记录。一个月后,加利福尼亚大学 (UCLA) Health System遭黑客入侵,450万病人资料因此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