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镇江嘉德3月春拍征集公告
近现代的花鸟画
很强的地域性
清的许多画家都跨越了两个世纪,同时也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近现代花鸟画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地域性,“海派”因为有吴昌硕的坐镇而发出余威,“京派”得齐白石的崛起而惹人注目,“浙派”靠潘天寿的表现而生机勃勃,“岭南派”有高剑父的努力而影响方,至于以新法而进入传统花鸟画的陈之佛等,更是异军突起。这一时期画坛上所呈现的变化,扭转了清末以来花鸟画的颓势。 “海派”的重要人物。吴昌硕是近现代花鸟画中最有影响的大家。除画之外,他工诗文,擅书法,而尤以石鼓文见长。 吴昌硕的画最直接的是受到赵之谦的影响,而由此上述青藤、白阳、石涛、八大等,成为“海派”后期支撑“海派”的重要人物。
镇江嘉德3月春拍征集公告
笔筒外壁以高浮雕技法,雕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树林山石图。徐徐展开,可见近十种树木生长于崖石之旁,有苍松、翠柏、梅、竹等,苍古朴拙,树叶茂盛,重重叠叠。每种树木的叶片表现均十分形象,仔细观察可见多种叶片层叠拥簇的形态,体现了工匠对自然树木形态的认知。整体纹饰层次分明,山石表现犹如文人水墨画中的各类皴法。相比竹木牙角雕,沉香因其特性,雕刻难度更大,材质要求更高。现存沉香作品多见是粗犷的雕刻风格,是因为作为雕刻的沉香材料,多数属于材质松软、结香度不高的沉香木,是不允许表现细致雕刻的。而古天一的这件沉香笔筒纹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硬度、密度和结油度,但当时的雕刻者技艺高,画面上,多种树木罗列分布,姿态各异,枝繁叶茂,栩栩如生,细节如松针、树叶,纤毫毕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雕刻精度,这种雕刻细度在沉香雕刻中是为少见的,显示出作者精湛的雕刻功底,非名家不能为之。
岭南派”中以高剑父的影响为最大,这一派中的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等在花鸟画上都有独特的建树,他们的画结合了一些水彩的画法和用色的方法,和传统的花鸟画拉开了距离,以一种整体的风格显示了地方特色。“浙派”画家 潘天寿在花鸟画方面的贡献一方面是发掘了雁荡山花,使传统花鸟摆脱了画谱的因袭而走向新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在鹰、鹫等题材上的成就,为花鸟画创造了一种现代形式,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总体来说,“浙派”中画家的数量不多,因为它与“海派”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吴之却不能不引起重视。
元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此图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华滋,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浅绛山水的杰作。 明 文徵明 书法 此幅行书中堂,运笔遒劲流畅,宽展舒和,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章法上结体严整,笔画苍劲,运笔中锋直下,使转流畅。结字内紧外松,笔法浑圆,出笔长而遒劲有力,具潇洒透逸之风采。
李可染《牧牛图》李可染先生是画牛高手,画室取名“师牛堂”,画牛是李可染艺术生涯的永恒主题之一。这幅《牧牛图》就像一首浸透着质朴深情的田园诗,使观者不断领略到一缕温馨的气息,激发人类对朴素平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白雪石《阳朔风光在穿岩》 阳朔景秀丽,穿岩一带尤为人们所喜爱,相传有一首民间歌谣赞美这个胜景,“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白雪石的作品以境取胜,在实景的描绘中注入感人的空间意象,以桂林漓江山水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白派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