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文物艺术品拍卖能否贴近大众?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口号:拍卖要贴近大众,让百姓也能参与拍卖。实际上,拍卖很难做到这一点。拍卖的机制就是经营少而精的商品,也就是拍卖的商品越少越好,单价越高越好。如果拍卖的东西多,单价低,拍卖的成本就会增加,利润率就会下降。因此,当拍卖品资源的情况下,拍卖行都会优先选择高价位的物品来进行拍卖。只有当高价位拍品不足时,才会退而求其次去寻找较低价位的拍品。也就是说,走向低价位的大众市场,让百姓都进入拍卖场交易,是拍卖行不得已而为之。
北京保利依托雄厚的专家队伍和遍及海内外的客户资源,对所有拍品的鉴定采取了极为审慎的态度,“高度保真”是公司坚定不移的经营方针。本着“真、精、稀”的理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北京保利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为每一位客户提供最心仪的艺术珍品。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力量,艺术品拍卖行业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历炼之后,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目前在拍卖行业存在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拍卖假货、赝品”“明知赝品做拍卖”“故意抬高评估价格”等。纵观拍卖行业存在问题,拍假是大的问题。那么,拍卖公司对拍卖的物品是否应该进行鉴定、履行把关的义务?周荣:上大规模的拍卖行之所以能在业界引起很大的关注,是因为他们对拍卖品有初步的筛选。当然,对于一些高水平的仿制品,如果是非主观意愿没有被识别出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拍卖行应当承担对拍卖品鉴别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知假拍假,那就构成欺诈。
艺术品拍卖的预估成交价有什么用?2017春拍季中,出现了多件过亿元拍品,如成交价3.45亿元的黄宾虹《黄山汤口》,成交价1.87亿元的傅抱石《茅山雄姿》等,十分吸睛。在市场向好、人气鼎盛的市场格下,拍卖价格往往成为新闻的引爆点。但拍卖这种交易形式并不能产生高价,一旦经济危机来临,出现拍品纷纷落马流标、成交价格剧烈下挫的现象。那么,艺术品拍卖的预估成交价有什么用?拍卖行又是如何使用预估价来引潜在买家出价的?